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52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78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2、经历观察、列表整理,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3、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计算教学关键: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动地获得分配律,并能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节引入电脑显示:5盆青苹果 3盆红苹果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要仔细全面,既要看到苹果的颜色,还要看到苹果的盘数和每盘的个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获取信息

2、)二、新知探究1、根据这些信息(一个桌子上有5盘青苹果,每盘有3个,另一桌子上有3盘红苹果,每盘3个)我们要算两种苹果的相差数,应该提一个什么问题:青苹果比红苹果多几个?(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提出减法问题,既巩固比多少的应用题又引入新知)2、发现规律青苹果比红苹果多几个?你们准备怎么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方法一板书:53=15个 33=9个 15-9=6个师:算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方法二23=6个师:23表示什么?2是哪里来的?5盘-3盘=2盘板书:53 -33 = 23=6 5个3 -3个3 = 2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今天学的和前一节课的内容有什

3、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小组讨论计算苹果的相差数再交流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能马上总结出好方法。通过探究比较,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4.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出示表格)(1)这张表与上节课中出现的表格有什么不同?(2)填表(3)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的6倍就是这个数的2倍)算式表示:()8-()6=()2 或者:8()-6()=2()(比较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从倍的角度,进一步感知乘法的分配律)三、巩固练习1. 填空9个4减5个4等于()个几算式表示:8的6倍减8的2倍等于()的()倍算式表示:9的8倍减去9的4倍是多少?算式:2.书上练习7

4、8页(独立完成)93-53=()3=()58-38=()8=()87-67=()7=()3.填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4-34=()()()74-()4=34=()6()-65=62=()48+82=()()=()69=89-()()=()4.拓展应用10474=()()=()81187=()()=()()()-()()13()()-()()115-5=()()=()(练习一共分了4层,结合配套的练习册,由易到难,第1和2基础题,第3是变式练习,第4拓展练习,通过4层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一些计算。拓展题中的最后两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板书设

5、计:5个3减3个3等于2个353=15(个)33=9 (个)“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

6、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5-9=6(个)“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

7、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5个3 - 3个3 2个3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