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64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数学四下:商不变性质 第二教时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商不变性质。根据商不变性质解决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用简便方法。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探究、尝试、验证的数学过程中,得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用简便方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各自方法时,尝到成功的快乐,从中学到更简便的方法。教学重点:根据商不变性质,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商、余数怎样确定。教学过程:一、复习:1不用计算,说说下面每组题的商是不是相同,为什么?(1)243 (2)35000700024030 35007002400300 35070240003000 3507小结:在除法里,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新的问题。二、探究主体:出示8400300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做在本子上。展示各种方法,进行讲评。有的直接竖式计算,有的在竖式中简便计算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能不能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算?用简便方法计算对不对,我们进行验算。学生一齐验算。师: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在它们的末尾划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如果有余数,在横式中写余数时,要添上与被除数划去的同样多的0。注意的是:写横式时,商不变,余数要添上与被除数划去同样多的0。三、巩固练

3、习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里填数。1)(2404)(30)=82)(240)(306)=82填1)24990320=7878320 2499022425925632) 417000400=10421042400 4170004171610823计算下面各题。78000150= 27300320= 427501400=4.选择题1)16400300的得数是( )A、54200 B、542 C、54002 D、54002002)30300800=( )A、377 B、3770 C、37700 D、3707003)3500600=( )A、55 B、550 C、5050 D、5500小结:当被除数和除数

4、末尾都有0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在它们的末尾划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如果有余数,在横式中写余数时,要添上与被除数划去的同样多的0。5下面这样计算正确吗?错的请改正。1)68001700=4 (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760380=76038=20 ( )3)16032=8016=408=204=5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5、”。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38001200=3812=196=31 ( )小结:第4题这样的书写格式是错误的。不能用连等式。四、课堂总结想一想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

6、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