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70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3课1米有多长(1)|北师大版(2014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1米有多长(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

2、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P5354,“米”的认识。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

3、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

4、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PPT课件出示教材P53情境图)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带

5、着它的小乌龟朋友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它们遇到什么情况了。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米。(1)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么1米大约有多长呢?(2)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从地面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老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估计完后同桌合作,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活动:前后站成一排,站多少人有1米;(3)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

6、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1)认识1米=100厘米。播放摆小棒的动画,让学生明白,1根1厘米,100根多少厘米(100厘米),引出100厘米=1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再一次体会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2)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学生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3)汇报测量的结果。3.量一量。(1)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选择物体开始测量。(3)汇报测量的结果。(4)认识米的作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小

7、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方法指导:可以记住自己熟悉的物体长度,然后进行对比,确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操作,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2.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3.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

8、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一米有多长(1)”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的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2.结合教材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时,课件出示长颈鹿和乌龟去动物游乐园玩的情境图,引发思考,1米是多长呢?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3.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然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然后又让同学们前后站成一排,看看多少人有1米;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不足之处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有的孩子找的不准确,说的比较模糊,与刚刚认识米,还没有形成表象有关,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再教设计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对于刚刚学习厘米和米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测量活动,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经过测量后了解或熟记长度后,再进行用厘米和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这时长度单位的选择准确性高些。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