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86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_西师大版(2014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

2、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3、,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材分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4、“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5、,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测量长度;综合实践-小小测量员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三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获得成

6、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难点1.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3.通过

7、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分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5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 2.认识分米 1课时 3.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2课时 4.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 1课时 总计 5课时 五、测量长度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u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3页的内容,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u 教学提示1.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2.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需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

8、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3. 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u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u 教学准备 教师

9、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

10、怎么回事?”)2.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师傅用自己的大手量的衣服是3拃,小师傅是用自己的小手量的3拃,不一样大.(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同时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一拃图片。【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二、探究新知1.教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用直尺去比;用手去比;用书去比;用铅笔去比.(3)

11、集体订正2.教师:现在请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3.教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因为用的工具不一样。4.教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师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

12、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直尺和厘米1.教师:平时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1)指名回答:直尺(2)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直尺),并课件出示直尺图。2.教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2)指名回答:有数字,最前面的数是0,然后依次是1、2、3.;有长长短短的线,这些线在有数字的地方就长一些;还有字母cm.3.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

13、字)。这里的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4.教师:1cm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1)小组内交流(2)指名汇报:01之间、23之间、34之间.(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小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5.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然后

14、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同桌互相验证(3)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的长度6.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1)学生活动(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学具盒里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田字格德宽是1厘米;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7.教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厘米长的

15、物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8.教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1)学生观察(2)指名回答:2厘米长,因为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9.教师: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1)学生观察(2)指名回答:2厘米。因为3到5之间有2个大格;我是用5减3算出2来的.(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

16、:读物体的长度时,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划2厘米的长度,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10.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看看这根小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你是怎样估测的?(1) 学生独立估测(2) 指名回答:小棒大约长5厘米,我是用手指比划的;小棒大约长6厘米,我是用橡皮的宽量的.11. 教师:如果用直尺来验证我们的估测结果对不对,应该怎样使用直尺?(1)

17、学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1,右端对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减去1,就是小棒的长度.(4)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最好的方法是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课件同时演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5)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6) 小组内交流(7) 指名汇报:5厘米。(8) 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感受到了成

18、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3、 巩固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2页例2。 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2. 测量课桌面的宽度。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3. 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独立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4、 达标反馈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一支铅笔的长大约是20cm。 ( )(2) 家里门的高度大约是2cm。 ( )(3)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0cm。 ( )(4) 黑板宽约3cm。 ( )2. 算一算。(1)12厘米-8厘米=( )厘米(2)27厘米+5厘米=( )厘米(3)46厘米-20厘米=( )厘米3.看图填空。 比 短(

19、 )厘米。比 长( )厘米。和共长( )厘米。4估一估、量一量。估测( )厘米 实际( )厘米答案:第一题:第二题:4 32 26第三题:7 5 2 2 12第四题:略 10【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5、 课堂小结1.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学生各抒己见(2) 指名汇报: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

20、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6、 布置作业 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单 位:cm 厘米 0刻度8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学生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让他们自己多比划1厘米时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 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开始的,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就会产生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教学中要加强对比相练习。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