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02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2014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儿童乐园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2、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内容】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材P1819,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

3、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优越性。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重点】1.能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

4、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难点】1.能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PPT课件出示教材P18情境图)想去看一看吗?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以以下三个问题为重点并板书:有多少人坐小飞机?有多少人坐小火车?有多少人划船?2.有多少人坐小飞机?(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2)根据学生的

5、汇报板书:2+2+2+2=8(人)。(3)教师适当拓展,出现更多的小飞机8架、10架、20架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4)引导学生找找连加算式的特点,同桌讨论,指名回答。3.认一认。(1)教师介绍: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24=8(人)或42=8(人)。(2)同桌讨论: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4,8各表示什么?(2表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4表示有4架飞机,8表示一共坐了8人)(3)由学生发现或教师点拨第二种列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该算式的含义。(4)学生自学教材第18页认一认,再指名汇报学习内容,集体交流。(5)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自由举例。(6)学习乘法算式的

6、读法。4.有多少人坐小火车?(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4)伴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5)师生质疑、互动研究。6是从哪来的?(有6节车厢)46表示什么意思?64呢?(都表示6个4相加)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6个4相加,结果都是24;乘法比较简便)(6)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多少人划船?(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由于初次学写乘法算式,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2)学生展示算式并说明列

7、式理由。(3)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全面讲解:算式的意义、2个“3”的不同意义、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算式的读写法等。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教材P19“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的意思。2.完成教材P19“练一练”第2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意思。3.完成教材P19“练一练”第3题。学生看算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几个几连加的和”,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的意思。4.完成教材P19“练一练”第4题。学生看懂图意,确定是几个几,边数边把尺子上的方框填完整。再根据每次数几,数了几次列出乘法

8、算式。5.完成教材P19“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及乘法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把问题难度加大,让学生认知产生冲突,这样水到渠成的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本节课乘法各部分名称及读法的学习,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课堂上通过自学交流,通过举例验收,同学们这部分知识学得清楚明白,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不足之处教学中,由于过多关注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忽略了乘法算式本身的意义。再教设计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是很抽象的,因此可以结合情境先说清楚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再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把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处理。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