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08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上册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知道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2.在探究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领会分类、判断、推理的思想方法;3.在进一步认识基本的逻辑关系及其运用活动中,体会逻辑语言在数学表达和论证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分析问题条理清楚、理由充分、符合逻辑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教学难点:正确写出命题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运用逻辑语言表述和论证真命题.教学过程:就是“

2、如果?,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互换,就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那么?”,这个命题与前一个命题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命题的四种形式”(引入新课)?2.概念形成:(教学提示:这一环节可采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阅读教材或学生阅读教师呈现的PPT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互写命题的形式建构概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的热情)(1)逆命题:把命题:“如果?,那么?”的结论与条件互换,得到的新命题:“如果?,那么?”.我们把这个新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事实上,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如命题(A)“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是命题(B)“如果两个

3、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否命题:若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与结论的否定,则把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其中一个是原命题,则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我们通常把?、?的否定分别记为、“如,那么命题“如果?,那么?”的否命题就是:果?,那么”如命题(A)的否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3)逆否命题:我们把原命题“如果?,那么?”的结论否定作条件,把条件否定作结论,就数学思考:命题的否定形式:把原命题“如果?,那么?”的条件不变,结论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那么?”.这个新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定形式.请你说一

4、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在哪里?3.概念应用(教学提示: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代表交流,提问是否有不同答案,进一步明晰概念,达成正确理解概念的目的)【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四种命题形式,解答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原命题:若x?1,则x?0.【解答】逆命题:若x?0,则x?1.这是假命题.否命题:若x?1,则x?0.这是假命题.逆否命题:若x?0,则x?1.这是真命题.解题反思:熟悉和准确理解一些常见的词或符号的否定形式:“?的否定形式是?”、“ ?的否定形式是?”、“ ?的否定形式是?”、“或的否

5、定形式是且”、“且的否定形式是或”,是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或逆否命题的前提条件.变式练习:写出命题“如果a?1且b?2,那么a?b?2或ab?1”的否命题.【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四种命题形式,解答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写出命题“偶数加偶数是偶数”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解答】我们先把原命题改写为:如果是两个偶数相加,那么他们的和是偶数.否命题:如果不是两个偶数相加,那么他们的和不是偶数.逆否命题:如果两个整数相加不是偶数,那么他们不是两个偶数之和.解题反思:若一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式,则我们应先把他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写他的其他三种命题形式就容易了

6、.数学交流活动:对于四种命题形式,你能画图分析他们之间哪些是互为逆命题、互为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呢?看谁画的图表直观明了.4.课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供指导和发现闪光点,获取第一手反馈材料,强化概念的理解和重视概念的应用)(1)教材练习P181.4(2):1,2.(2)练习册习题1.4 A组P5 4;P6 6.5.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并通过补充和订正提高参与度)(1)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2)理解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并熟悉一些常见词或符号的否定形式是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或逆否命题的保证;(3)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会写出一个已知命题

7、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初步判断其真假.6.作业布置:(基础型)必做题:(1) 教材练习P181.4(2):3; (2) 练习册P5 1.4A 5.(拓展型)选做题:(3)写出命题:“如果x?1且y?1,那么x?y?2或xy?1”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情景资源】情景1(新课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命题由条件和结论构成.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探究,我们发现有些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与另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譬如,命题:“在?ABC中,若AB?AC,则?C?B”与命题:“在?ABC中,若AB?AC,则?C?B”,两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为否定关系.那么命题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

8、天学习的“四种命题形式”(引入新课)?情景2(过渡衔接)学好数学,准确理解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异同关系是关键,你能说一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吗?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有哪些?情景3(过渡衔接)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命题形式,你能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互为逆命题、互为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用一个图表的形式加以描述吗?【题目资源】【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逆命题是 .【解答】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那么它是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

9、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奇数加奇数是偶数”的逆命题是 .【解答】逆命题:如果两个整数之和为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都是奇数.【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若x?4,则x?2”的否命题是2【解答】否命题:若x?4,则x?2.【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R)满足ac?0,那么这个方程有实数根”的逆命题是 ,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解答】逆命题: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R)有实数

10、根,那么满足2ac?0.逆命题是假命题,反例:方程x2?3x?2?0有实数根,ac?2不满足ac?0.【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如果x?3,那么x?3”的否命题是 .【解答】否命题:如果x?3,那么x?3.【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2命题“如果x?3,那么x?9”的逆否命题是命题【解答】逆否命题:如果x?9,那么x?3.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属性】高一(上),集合与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填空题,较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命题“如果x?3且y?4,那么x?y?6或xy?6”

11、的否命题是 .【解答】否命题:如果x?3或y?4,那么x?y?6且xy?6.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

12、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

13、“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上文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高一数学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教学计划,大家感觉还满意吗?获取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网站。“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