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10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但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发现了吗?点评利用跳绳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B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要想知道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你会解答吗?板书: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6248点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2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师:请你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培养学

3、生的估算意识.)3.探索算法,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6248(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62 48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2)将全班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算法一:624022 算法三:624

4、22022814 20614算法二:625012 算法四:58482020614 12214师:好多同学都能口算出算式的结果,除了口算你还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吗?算法五:用竖式计算.我发现同学们笔算时有两种结果,大家看:一种是62减48等于14;另一种是62减48等于24.“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

5、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到底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摆小棒验证一下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