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12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一、教材分析:“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虽然“估算”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算法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

2、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计算与初步估算”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的数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学生对数与计算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班级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县城,有的孩子是农村来的,但也在县城生活,对教材中的情境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个别学生一位数的加、减都算不对,而且算得速度极慢,思维习惯不规范,学习方法不有效,习惯养成也不好,这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

3、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到原来的教学楼上课,高兴吗?生:高兴。师: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也来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学生问好)师:刚才和老师们打招呼时,觉得来了有多少位老师呀?生:我猜有20人。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数的?生:我蒙的。师:那你蒙的有点多了。【想不到学生要用“蒙”这个字来表达,我及时抓住这个生成,引导学生感受到猜数也要有根据,不能乱猜、瞎蒙。】生:有15人。师:为什么

4、猜这个数?【接着上面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生:我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像这个数。师:眼力还不错!就差一点,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生:有16人。师:恩?你又是怎么想的呢?生:老师刚才说15猜的少了一点点嘛,所以我就想,或许是16。师:你很会收集有用的信息,帮助你分析!祝贺你,你说对了!(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二(6)班有多少人呢?生:43人。师:还能怎么说呢?师:给大家一个词语,你用它来说吗?(板书:“大约”,引导学生齐读两次。)43人大约是几十人?生1:43人大约是40人。生2:43人大约是50人。生3:43人大约是45人。生:16人大约是2

5、0人。师:为什么要说成20呢?生:因为16接近20这个整十数。师:今天这个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生:电教室大约有6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我们学生大约是40人,老师们大约是20人,合起来不就是60人嘛。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2、探究估算。师:星期天,妈妈带100元钱去买下列生活用品。(课件出示主题图。板书:100元)师:妈妈要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烧水壶, 24元的水杯。学生再次复述题意。师:妈妈带的钱够吗?请小朋友想一想:要判断妈妈买这三种东西带的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生:不需要。师:请你帮妈

6、妈估算一下,带100元钱够吗?(学生独立思考。)师:你是怎样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说说。生1:我是这样想的:热水瓶28元,就是大约30元,烧水壶43元看成大约是40元,水杯24元大约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钱够了。师:他的这个方法好吗?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吗?生2:28+43+24=95,100元肯定够。师:你这是直接口算出了准确答案,计算能力真高!生2:我就是这个方法,我是从100元中减去28元等于72元,72元减去43元等于29元,29元减去24元等于5元,所以带100元够了。师:你们用的是连减的方法。还有吗?

7、师: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先加后减的念头,予以启发。)师:通过商量,和小伙伴想到新方法了吗?生3:先算热水瓶、烧水壶一共要花掉大约70元,还剩30元,水杯卖24元,钱是够的。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

8、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

9、,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生4:也能先算烧水壶和水杯大约要用60元,剩下的40元买热水瓶足够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

10、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