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22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治理“黑奥数班”为何遭遇尴尬教育话题之熊丙奇专栏西安市7部门8月25日联合检查奥数班时遭遇尴尬,60多名小学生齐声将检查人员往门外轰赶,闻讯赶来的家长更是含泪呼吁,希望在取缔奥数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上“名校”途径。(西安晚报8月26日)这次联合检查,或许起因于此前的一则报道据华商报8月23日报道,在交大电脑城7号楼的7楼,有纸飞机从楼上扔了下来,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扔下来了4个纸飞机。纸飞机落在地上,落在广告牌上。记者捡起来一看,这是一张中小学生数学作业纸,上面用油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7楼在上奥数,请救救我们可怜的孩子。按理说,联合检查是在救奥数孩子于水火之中,可是,为何却又遭遇学生

2、和家长的抵制呢?这很值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思考。其实,对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奥数这样的课外培训班,有关部门认定其为违规,并进行查处,本就值得商榷。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各种学科培训班,只要其办学场地安全条件达标、师资力量符合事先对顾客的承诺,服务内容在其经营允许之内,讲课内容不违反现行法律,就属于合法经营,将这合法经营按照“黑培训”来打,有关部门的行动是缺乏法律支撑的奥数班和其他学科培训班性质其实一样,为何奥数是“黑班”,其他班就不是“黑班”呢?同时还带来很大隐患,前不久有媒体就报道,一家“黑奥数”班为了逃避检查,不仅教学生撒谎,还与查处人员玩起了“躲猫猫”。一直以来,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出重拳治理奥数班

3、,不能把功夫用到治理社会奥数培训班上,因为奥数本身并无原罪,合法培训机构举办的奥数班也不是“黑奥数班”,而应该认真分析“奥数热”变异的根源,针对病根,才能加以治理。在国外,奥数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其是作为发展数学爱好者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而存在,而在我国,奥数却根本不关注孩子的兴趣,而变为竞技的工具,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家长都送孩子去读奥数,形成“全民奥数”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存在“择校热”,而在择校中,奥数成绩、证书是有力的敲门砖;二是我国中高考制度采取单一的学科成绩标准进行选拔录取,而数学是核心学科,一些家庭让孩子参加奥数班,主要的考虑是让孩子学

4、难一些,以此提高数学成绩。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遗憾的是,近年来各地对奥数的治理都没有“治本”,而都采取“治标”之策,比如,教育部早在2018年就发布禁令公办学校不得举办奥数培训班,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

5、时,不得看奥数竞赛证书,此后,又宣布取消奥数的中考加分和高考加分政策,可是,结合上述两方面原因,这些治理并没触及问题核心不让学校看学生成绩,可择校存在,3000个学生报考,只录200个学生,学校实际上存不存在选拔?取消了加分,但更多家长关注的是提高数学成绩,这效果能有多大呢?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6、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

7、”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要治理奥数热,还得治理对奥数的市场需求,这就要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消除因学校办学差异而存在的“择校热”,另外,要真正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推行中高考制度改革。这两方面,其实责任都在政府,前者要求政府部门加大教育投入,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择校利益链(政府部门被认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后者要求政府部门放权,推进“教招

8、考”分离,把考试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归还各级学校,把选择权给受教育者。无论是2018年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还是去年7月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都明确了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和中高考改革中的责任,可是,却没看见责任落地。由此可见,不在这两方面上下功夫,却在打击奥数培训上做文章,是政府在不该作为处作为,而在该作为处不作为,这导致了奥数治理的尴尬。可以说,此前宣布对奥数进行最严厉治理的每个地方,都是高调开场,草草收场,而学生们还是陷在苦海之中就是治理了奥数班,还会有其他班大量存在,学生的负担也并不能减轻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把精力用在治理的核心领域,而社会舆论应该监督的是政府部门履行教育投入责任、教育均衡责任,以及放权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并对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责的行为进行问责。如此,孩子们才会有春天,奥数这类培训班才能回归其兴趣的本质。(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