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60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回声_人教新课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声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

2、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知识与技能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

3、,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认识“呱、哩”等6个生字,会写“岸、纹”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课

4、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视频:回声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回声)什么是回声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大山里面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回声的课文。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2.自学汇报(1)认读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游戏,指名认读,检查识字情况。gu li qun呱 哩 一圈圈 wn png fn

5、波纹 碰到 返回来(2)认识多音字出示多音字“圈”和“倒”,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圈 qun (圆圈) 倒 do (倒水) jun (羊圈) do (倒下)(3)书写生字课件出示会写的生字“岸 纹 洞 影 倒 游 圆 围”,让学生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纹 洞 倒 游”左窄右宽,“影:左宽右窄,右边三撇的起笔应在一条垂线上,最后一撇略长一些。学生临写,师个别指导。(4)整体感知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集体交流。课文讲的是青蛙妈妈给青蛙讲回声的故事。三、精读领悟1.同桌学习课文13段(1)“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比喻)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桥洞和倒影比作大月亮)课件出示图片。用“好像”仿写比喻句。湖面平静的好像一面镜子。草地上的蘑菇好像一把小伞。红红的太阳好像一个火球。(2)“小青蛙奇怪极了”,他为什么奇怪?(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另外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桥洞底下)师过渡:小青蛙发现这个奇怪的现象就去问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答,而是叫小青蛙“你跟我来”,我们也随青蛙妈妈去看看究竟吧。2.小组合作学习46段(1

7、)妈妈做了什么事?(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2)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根据青蛙妈妈的话完成填空: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3)从青蛙妈妈的故事中你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总结强调。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再次被听到的声音。声波:声音以波浪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借助空气向四面

8、八方传播,人的耳朵才能听见。回声其实就是声音的反射 。3.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4.拓展延伸你听到过回声,是在哪听到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塔、大佛寺石琴。四、课堂总结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到更多知识。五、课堂练习读读抄抄:小河上有座石桥。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六、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回声 水纹碰上河岸荡回来 声音碰上石壁返回来 【教学反思】这是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水波的变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理解妈妈的那一段话,先读一读青蛙妈妈的话,接着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你明白了什么?然后全班汇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突破难点。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