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82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指数函数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你喜欢。一、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函数的思想贯穿于中学代数的始终,指数函数是中学所要学习的几个重要的初等函数之一。它是在初中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掌握的前提下给出的,同时又对学习后面的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作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通过利用指数函数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能做到很好的“数”与“形”的结合,为今后学习数

2、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研究其性质时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函数问题还可以用化归转化的思想,因此本节课可以很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学习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二、设计主题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为此对于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质疑,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化归问题,从而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得以充分的展现。学生在老师“导”的作用下,激活数学思想方法,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能力。三、教法分析“数学是学生自

3、己学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这不是说学生学数学不需要教师了。恰恰相反,教师应是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本节课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坚持了生生共动和师生互动的原则,也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了“诱思探究、答疑讲解”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始终都是去引导,去质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他们探求知识的方法,帮他们处理学习中困难。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主线,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等特点,突出学生个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互动意识,强调课堂民主意识。本节课改教师权威性传授为教学

4、活动的参与者,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建构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模式本节课主要是遵循了“生生共动”和“师生互动”的原则,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特点,如果把本节课归结起来,那么教学模式就是:实例导入 主动质疑 多样评价 多层练习五、课堂生成(一)教学目标:1.经历画图、观图、评图的过程,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通过折纸操作,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3.经历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应用指数函数的性质;4.体验问题的多变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5.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及珍惜时间、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难点:指数函数的

5、性质应用。(三)教学方法:教法:诱思探究、答疑讲解法。学法:协作探究。(四)教、学具:教具:自制教学课件学具:剪纸(根据条件可准备图形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角色互换”式的回顾知识学生活动:学生充当一个“小老师”,可向全体学生和老师提问上节课相关知识。生生共动: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学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清楚地展现在教师前,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对讲好本节课起到辅助作用。2.“实例”导入新课问题1:折纸操作,并回答问题。(如图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动手”的动画。(即折纸实验,如图1)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折纸,动脑

6、思考每一次的厚度,从而递推x次后的厚度,初步形成指数函数的模型。师生互动: 学生动手折纸,每折一次回答相应的问题(齐答), 对于最后的概念引出,教师应指名回答。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手脑结合,形象具体地引入概念,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印象深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新课讲解(1)概念理解上一环节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后,教师顺势质疑概念的问题:问题2:对于指数函数中,为什么a0?为什么a1?谁是指数?师生互动: 学生分析概念,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对底数a的分析,强调“指数函数”概念的严密性。问题3: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

7、数?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指数函数的概念口答上述问题。生生共动: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评价。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评价,进一步强调“指数函数”的概念。设计意图:加深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概念的应用;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4: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9)求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表达式,并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待定系数法。设计意图:学习指数函数的待定系数法;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化归问题。(2)图象研究问题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画图。(单列同学画前者,双列同学画后者)(如图2)教师活动:展示部分同学的“成品”。设

8、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展示“成品”,以激励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问题6:探究图象的异同点学生活动:同座分组讨论两个图象的异同点。生生共动:互相总结、评价两个函数的异同点。教师活动:用几何画板制做两个函数的图象,并用动画演示两个图象的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作图、观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3)性质分析问题7:探究生生共动:学生通过两个函数图像分组去研究其相应性质,进而通过图形去猜想指数函数的性质。(也可通过图形计算器去感知指数函数的性质)(如图3)教师活动:通过几何画板作图去验证学生得到的性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通

9、过“数”或“形”去证明其性质。设计意图: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内容直观、形象;体现多层次,多方位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方法;体现“无限到有限”的数学思想。(4)性质应用问题8: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分析问题,并互评。生生共动:小组讨论问题,并互评。教师活动:教师对三个问题分别从“数”与“形”的角度加以强调。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构造函数模型的能力;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9:变式训练:若a为大于0的常数,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

10、大小学生活动:学生单独分析问题。生生共动:小组讨论问题,并总结其相同特点。师生互动: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设计意图: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强化渗透;培养学生互学互助的良好品质。4.课堂反馈问题10:在-1,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求a的值。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题。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加以点评总结。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堂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多重知识建构生生共动: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如图4)教师活动:教师“点在当点时,点在当点处”。6.多层次作业作业一:具体课后作业(分组分题)作业二:(思考题)函数过

11、哪个定点?设计意图:“分组分题”可以较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作业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组分题”可以对学生因地制宜地布置作业;思考题的安排不但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的机会,而且可为下节课起到铺垫作用。7.板书设计:“数形结合”型板书(如图5)设计意图:“要点知识”一目了然;“图象图形”形象具体;“数”与“形”有机结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

12、”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六、教学反思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3、相对于概念、性质、公式等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深层次知识,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和理解一定的表层知识之后,才可能进一步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有了数学方法,学生就有了完成任务的工具,但要想解决“遇到什么样的任务,从而选用什么样的工具”的问题,就必须吃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在本节课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这里,教师一改过去站在台上表演的主角地位,他的真正身分是“导演”,他所担任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导”才能使这节课的效果最好。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得以充分的展现。教师选择了恰当的

14、时机去“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推波助澜,让学生找到知识的盲点所在,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