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703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熊庆来:他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数学史册熊庆来(1893-1969) ,字迪之,幼名竹生,朋普镇息宰村人。父亲熊国栋为清末文库,先后任巧家、赵州县儒学训导。庆来幼年读书死啃硬背,叔伯皆以为不能成器,父亲则爱他这股钻劲。民国2年(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生,先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更是刻苦钻研。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1907年,他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1911年,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3年初,他以第3名的优异成绩考取留学比利时公费生。1913年6月,熊庆来进入比利时包芒学院预科,由于一战,他攻读矿业的计

2、划成了泡影,最终他改读理科。在之后的留学生活中,熊庆来先后在巴黎大学等4所大学学习,取得了高等算学、高等数学分析、理论力学、理论天文学、高等普通物理学等证书,并获理科硕士学位。1921年,熊庆来回国。同年秋天,东南大学聘请28岁的熊庆来为新设立的算学系(即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中国的近代数学刚开始萌芽。东南大学算学系专任教授仅有熊庆来一人,所有高深的教学课程都压到他一人身上。而且,还没有现成的讲义和教材可用,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就这样筚路褴褛,熊庆来5年间讲授了十多门高深课程,编写了包括球面三角等十几种讲义。1926年,清华学校聘请熊庆来参与筹办算学系。1927年,算学系正式成立。熊庆来负

3、责建系规划,并担任讲授近世几何初步、微积分等课程。期间,熊庆来编写了五六种讲义、教材。其中,高等算学分析因使用效果好,被商务印书馆收入第一批大学丛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1932年,熊庆来赴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后,他利用清华规定的五年一次的例假,另请假一年,在巴黎从事研究工作。他最终选择函数论作为专攻方向。这方面研究中,法国数学家波莱尔已在有穷级整函数值分析问题上已取得完美的成果,但无穷级函数方面尚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熊庆来对后者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最终对波莱尔有穷级整函数与有穷级亚纯函数理论做出推广。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

4、位。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50年代,熊庆来在巴黎完成书稿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这本有关函数论的专著收入法国出版的一套国际著名丛书数学科学论文集中。在这段时间,熊庆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另一个有影响的成就是发展了在数学各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孟德耳的正规族理论。1957年,熊庆来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函数论研究室。在其后的七八年间,他又发表了近二十篇高水平的论文,并有三篇在外国数学期刊上发表。除此外,熊庆来还是中国现代数学从无到有的见证人与热情参与者。1931年暑期,熊庆来与姜立夫、苏步青

5、等几位寥若晨星的中国近代数学的拓荒者,聚首杭州西湖,在一条小游船上边泛舟边讨论数学术语的译名,举行了中国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会。1935年,中国数学会在上海成立,熊庆来为发起人之一,并任首届理事。在函数论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使熊庆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他毕生从事中国近代数学的艰苦创业,则使他成为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播种者,并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在科学杂志看到一篇发表于1930年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仔细读完论文,熊庆来把目光转向论文的作者“华罗庚”。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熊庆来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华罗庚初中毕业后

6、就辍学在家,后在金坛中学当一名庶务员。求贤若渴的熊庆来马上设法把华罗庚请到清华,让他边工作,边旁听数学课程。结果仅仅几年后,华罗庚即成为驰名中外的大数学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的佳话。 其实,这只是熊庆来以发现、爱护、培养人才为已任的大教育家一生的一个缩影。自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熊庆来把几乎毕生的心血与时间都花在中国教育事业上,亲手创建了近代中国三所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云南大学)的数学系,并成为桃李满天下的著名教育家。作为教授,在教学中,熊庆来诲人不倦,对待讲课非常认真。熊庆来注重必修课,对必修课程,“务使学生于学理能透彻了解,于工具能熟练掌握”。他注重

7、演题,用认真演题的精神要求学生。熊庆来喜欢出有启发性的难题目,一个题目要经过很多的思考才能做出来,以此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他常对大家说:“数学研究工作,可贵者在于牵涉之广。”素质较高的学生经过这种扎实的严格训练基础打得很牢靠,思路也开阔、灵活。作为系主任、大学校长熊庆来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熊庆来相信“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因此他极为重视优秀教师的聘请。熊庆来认为严格要求是使学生成为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他注重学风的整顿,严格考试制度,纠正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熊庆来还极力倡导浓厚的学术研究之风,重视开展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他认为“大学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之生命

8、与精神”。为此,熊庆来做出多方面努力以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他一方面大量购置图书、期刊及名家著作,增加资料。另一方面,他热心倡导学术交流。在清华任职期间,他聘请哈达玛与维纳这两位国际著名的数学家来华开设课程。他还特别注重学术报告的形式。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从1961年至1964年每年都举行了全国或北京市的函数论会议。那段时间,他还把讨论班搬到自己家里。教授、研究生,济济一堂,切磋学术,对学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效果。为了培养研究风气,熊庆来还很重视学术刊物和丛书的出版工作。1936年,熊庆来与另外几位数学界同仁倡议创办了中国数学会会刊。这个会刊即是现今的数学学报的前身,是中国的第一个数

9、学学报。1938年,他到云大的第二年就创办了云南大学学报。熊庆来教育思想在19371949,任云南大学校长的十二年期间,得以更好地展现。在对云南大学的革新中,他明确提出改进的五条办法:慎选师资,提高学校地位;严格考试,提高学生素质;整饬校纪;充实设备;培养研究风气。结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十二年,他使云南大学一跃成为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大学,脐身于全国有名大学的行列。熊庆来的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培养的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名单中包括严济慈、赵忠尧、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不知老之将至的熊庆来,在七十岁之后,还培养出了杨乐、张

10、广厚两个日后斐声数学界的数学家。1949年,熊庆来赴法国开会。此前,他向教育部请准了一笔为云大添购数学书籍的费用,数额折合1000美金。后因云南大学解散,他留在美国。其生活时感拮据,但他始终没有动用这笔款项一分钱。当一位在法进修的云大医学院毕业生1954年返国时,熊庆来将用这笔钱所购得的图书交给他带回,嘱托他把这批图书转交云大。这就是熊庆来。描述父亲的性格时他的儿子熊秉明用了四个字:平实诚笃。这确是熊庆来性格之写照。熊庆来举止言谈比较缓慢而持重,不善词令,爱恬淡的生活情调。他没有浪漫主义的气质。在欧学习期间,他励志向学,与一切娱乐和享受都无缘。16岁奉父母之命与妻子结婚后,两人几十年一直相敬如

11、宾。熊庆来治学严谨。他的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每天中午妻子都得打三、四次电话催他回家吃饭。在云南大学任校长时,熊庆来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有时忙得顾不及回家吃饭。即使到老年时,他仍每天吃过早饭就伏在书桌上工作,除去午睡和吃饭以外,一直要到晚上睡觉才肯离开书桌。熊庆来多年主持公务,但他以清廉公正为准则。在

12、云南大学任校长期间,每年新生考试前,不少人托人情,送礼。可熊庆来总是原物退还。他自己的生活很节俭,全家的衣食住行都以俭朴为旨。然而,熊庆来的平实诚笃中却蕴藏着顽强的精神,卓越的毅力。熊庆来在1951年因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在其后的近二十年中,他就以这种病残之体一直坚持做研究工作。撰写外文稿时,他缓慢地用左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字。有一半以上的论文就是如此写成的。晚年记忆力衰退后,为了研究他开始学习俄文。经过努力,最终他能够借助字典阅读俄文数学文献。在他的平实诚笃中,更有深厚执着的爱。他热爱科学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将一生精力与心血投入到数学研究与教育中。他爱

13、祖国与乡土,所以他怀着报效“桑梓”的热情与爱三次出国,并应邀入云南大学任校长。他爱学生,一次手中没有现钱寄给当时在法国留学的严济慈,他让妻子去典当自己的皮袍子。于是有了为后人所传颂的“一件皮袍子”的佳话。“平生引以为幸者,每得与当时英才聚于一堂,因之我的教学工作颇受其鼓舞。”在生前,熊庆来亲眼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看到他的学生为我国培养出第二代年轻的数学家与物理学家,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切都使他有足慰此生之感。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是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建树颇丰并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他倡导“科学救国”,执掌云南大学12年,使云大由省立而国立,

14、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西南角,对于完善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布局意义重大;他惜才爱才,诲人不倦,一大批辉耀着中国科学史的名人都曾受教于熊先生: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胡坤生、庄圻泰、陈省身、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杨乐、张广厚等;他品行高洁,言传身教,不仅惠及学生,对子女也影响良多。人物百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

15、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

16、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科普中国出品,2月2日编辑报道)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