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752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数学实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传统数学教学常常把数学过分形式化,忽视探索重要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为数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无限广泛的前景。一、数学实验的价值所谓数学实验,是根据研究目标创设或改变某种数学情境,在某种条件下通过思考或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动

2、脑设计的亲身经历。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环境,特别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进行数学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情境(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验证。根据这一思想,教学模式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数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与实验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适当的活动和实验

3、;数学活动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是以24人的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个人探索或全班进行。这一环节对创设情境和提出猜想两大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讨论与交流这是开展数学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合作精神、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这一环节和活动与实验、讨论与交流密不可分,常常相互交融在一起,有时甚至是先提出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验证与数学化提出猜想得出结论,并不代表实验结束,还需要验证,通常有实验法、演绎法和反例法。三、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4、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开启学生数学的眼睛,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是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发现步入数学殿堂大门之路的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下面结合例子,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一是借助数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案例1:无理数的概念教学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设为1)、计算器。要求:1.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2.利用计算器探求2开方的小数部分。探究问题:(1)怎样拼得面积为2的正方形?(2)它的边长是多少?(3)估计2开方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4)2开方能用分数表示吗?探究结果:拼图对学生来说易如反

5、掌,通过动手操作,班级交流,全班一致认为最容易、最美观的拼图是: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所以马上能说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开方。但接下去的用计算器探求2开方的小数部分就有点困难了。教师提示:(1)输入大于1小于2的数,平方的结果比2大了,怎样调整结果比2小呢?(2)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有限的小数,使得它的平方刚好等于2?(3)大家有没有发现1.4142出现循环?你认为在省略号的背后,有没有可能出现循环?(4)它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事实上,2开方=1.414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另一类数,从而引出无理数来。在动手操作实

6、验和展示结果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二是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案例2:浙江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51页探究活动:1.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那么你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2.将这张纸按图2-14的方法(图略)连续对折6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3.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一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你的猜想符合实际问题吗?实验准备:全班每四人一组,每人准备一张A4白纸。实验要求:让学生将手中的纸按要求对折,并记录每一次对折后纸张的层数,计算出它的高度,寻找出数

7、据变化的规律,并解决上述问题。实验结果:对于问题1,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解决问题2时,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份表格:对折次数1234567n纸张层数22*22*2*2242526272n学生动手操作,找到规律,很快就解决了问题3。三是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8、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

9、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偏差和好奇心,而实验教学恰恰是提供学生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思维偏差的契机,恰当引导,实验教学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在思维偏差的引导下动手实验,学到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数学而变得聪明起来。合理运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