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76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彩色染纸_沪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彩色染纸-学习设计“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

2、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课 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彩色染纸(一)“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

3、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

4、师之意基本一致。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与说明二年级的民间纸艺课是学校校本特色课程民间美术系列之一,根据上海市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是有本人自行开发的。整个民间纸艺课程一共分为染纸、剪纸、折纸、纸剪贴四个单元,染纸是本课程中第一单元。由于学习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所以,我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遵循了: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染纸、单色染纸、彩色染纸和图案与折法,其中彩色染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一共分为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三原色在染纸中运用以及进一步掌握染纸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在先前的单元学习中已掌握什么

5、是染纸,怎么染,印染在生活中的美化等相关的基本知识,也已经尝试了制作单色染纸,在染纸的方法和技巧上,有待逐步提高。但在多种色彩在染纸中的运用,是第一次。同时,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染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想尝试多种颜色的染纸,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学习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知识与技能:巩固染纸的方法和步骤,知道三原色间相互渗透而引起的色彩自然变化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个色彩原理进行染纸。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多种颜色的染纸活动中,学习彩色染纸的方法,能巧妙运用三原色制作美丽的染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染纸的乐趣,激发对中国民间艺术染纸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彩色染纸的步骤和方法教

6、学难点:三原色的巧妙运用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工具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学习评价备注欣赏与交流欣赏单色染纸作品,交流染纸体验,激发学习彩色染纸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单色染纸作品媒体欣赏交流1.欣赏同伴的单色染纸作品,交流染纸体验。2.出示课题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的染纸的感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尝试与发现发现三原色间相互渗透而引起的色彩自然变化。色彩的变化红、黄、蓝三种彩色墨水 尝试讨论 交流1.区别单色染纸与彩色染纸2.小组活动,学生尝试用三种彩色墨水进行染纸游戏,讨论交流各自的发现。3.教师归纳,讲授三原色的变色规律。能发现三原色的特性: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实践与创作尝试运用三原

7、色的变化规律创作一幅漂亮的染纸作品。教师的示范实物投影观察尝试1.出示运用三原色的染纸,学生欣赏。2.教师示范染纸的过程3.学生复述巩固4.学生创作通过观察,能说出彩色染纸的方法好步骤,并能大胆进行染纸创作。展示与评议学会欣赏染纸作品,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体验彩色染纸的乐趣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学生作品 欣赏交流1.以小组作业形式,展示作品。2.学生评价3.教师点评4.总结能发现作品中闪光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能与组员愉快合作完成作品。导学过程:一、欣赏与交流1.欣赏同伴的单色染纸作品,交流染纸体验。(媒体出示学生的单色染纸作品)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染纸 我们请这些作品的小主人来说说他们在染纸中

8、的感受。2.出示课题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染纸。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大家最感兴趣的彩色染纸。(出示:彩色染纸)二、尝试与发现1.区别单色染纸与彩色染纸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它与单色染纸有什么不一样? 单色染纸是用一种颜色染的,彩色染纸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进行染纸的。2.小组活动:学生尝试用三种彩色墨水进行染纸游戏,讨论交流各自的发现。要想染出漂亮的染纸,就必须知道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色彩的小游戏。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三种颜色的彩色墨水,和一张带有底板的宣纸。小组里的每个小朋友有两次选择机会,每一次选择一种颜色,滴在桌子中央的这张大纸上。注意,滴的时候两滴墨水要紧紧的挨在一起。然

9、后,仔细观察,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各小组交流。(可以出示三原色的特性:红+黄=橙、红+蓝=紫、蓝+黄=绿)3.教师归纳,讲授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在美术中,有三个非常纯,非常干净的颜色,也是色彩中最基础的颜色,它们就是红、黄、蓝,我们叫它们“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任何颜色,而其他颜色是无法调出它们。每两种原色相结合,可分别调出橙、绿、紫这三种颜色,我们把这三种色叫做间色。间色是由原色直接调出来的。(板书)三、实践与创作1.出示运用三原色的染纸,学生欣赏。今天,我们就要运用三原色的特性进行彩色染纸的创作。2.教师示范染纸的过程。要想成功的染出作品,就要掌握染纸的方法。第一,折纸。为了染出美丽的花纹,要把

10、纸张折叠成较小的形状,如“三角形”,“田字形”,“长方形”等等,边与边要对齐。 第二,染色。染色时尽量使折叠后的多层纸,按压成像一层纸一样,同时巧妙的利用三原色之间相互渗透而引起的色彩自然变化,染出纹样别致的作品。第三,展开。由于染完色纸比较湿,可以先将染色后的作品放于报纸下面,进行按压,吸掉多余的墨水后,再小心的展开。3.学生复述巩固(板书)4.作业要求: 尝试运用三原色进行染纸。并将自己满意的作品粘贴在小组的展示板上,组合成一条小挂毯。5.学生创作四、展示与评议1.以小组作业形式,展示作品。2.师生评价3.总结板书设计三原色的特性: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染纸的方法:1、折纸:对齐2

11、、染色:巧妙3、展开:小心投影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与说明二年级的民间纸艺课是学校校本特色课程民间美术系列之一,根据上海市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是有本人自行开发的。整个民间纸艺课程一共分为染纸、剪纸、折纸、纸剪贴四个单元,染纸是本课程中第一单元。由于学习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所以,我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遵循了: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染纸、单色染纸、彩色染纸和图案与折法,其中彩色染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一共分为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三原色在染纸中运用以及进一步掌握染纸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在先前的单元

12、学习中已掌握什么是染纸,怎么染,印染在生活中的美化等相关的基本知识,也已经尝试了制作单色染纸,在染纸的方法和技巧上,有待逐步提高。但在多种色彩在染纸中的运用,是第一次。同时,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染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想尝试多种颜色的染纸,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3.设计策略从学生的单色剪纸作品引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回顾染纸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归纳、总结出三原色的特性。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后,鼓励学生讲述彩色染纸的步骤,并由教师给予总结要领。总的特点是:由浅入深,逐步递进、自然习得,体验成功,快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