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41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集成的眼光解数学题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整体思想。与分解,分步处理问题相反,整体思想是将问题看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大处着眼,由整体入手,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把一些彼此孤立实际上紧密联系的量作为整体考虑.在整体思想中,往往能够找到问题的捷径.例题选讲例 1 .( 2018太原)已知实数 a、b 满足( a +b ) 2 = 1 ,(a-b) 2 = 1. 求a 2 +b 2 +ab的值 .解: 由已知,得( a +b ) 2 +(a-b) 2=2(a 2 +b 2)=2,( a +b

2、) 2 (a-b) 2=4ab=0例2、已知 ,求 的值.分析:若将问题中的x看成一个未知数,将其求出,然后代入后式中求值,显然计算复杂繁琐,计算量偏大,但将 看成一个整体,通过通分得到 ,继而看作整体,求其倒数得到 ,对比联想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因为 , 则对于一个数学问题,不是从局部着手,而是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入手,会捷足先登,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要设法找出它与规则图形面积的关系,化不规则为规则,化零为整,下面我们来看看整体思想在几何领域的应用:例4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分析与解:本题可以采用一般方法,也就是分别计算两块阴影部分面积,再加起

3、来,但不如整体考虑好。我们可以运用翻折的方法,将左上角一块阴影部分(弓形)翻折到半圆的右上角(以下图中虚线为折痕),把两块阴影部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梯形(如下图所示),这样计算就很容易。说明:当某些图形的面积不易直接计算时,可以把这个图形的各个部分适当拼接成一个易于直接计算的图形。也就是说,可以化零为整。上述解法运用翻折(或旋转)的方法达到了化零为整的目的。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4、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

5、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6、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