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14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 ,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

2、与BGF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 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 容之一.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画出课本图5.2-5的简化图形,分析1、2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 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4)教师强调:同位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它不同于对顶角和邻补角.同位角都有一条边在截线EF上.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

3、方法.(1) 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活动中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如果2,那么ABCD.教师强调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两个角是这两条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3)简单应用.教师表演木工用每尺画平行线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P15图5.2-7).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

4、为DCB与FEB是直线CD、EF被AB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从而CDEF.3.利用教具模型认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教师展示教具模型,并在黑板上画出右图图型,指出在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成的角中,1和2是同位角,2与3、2与4虽然不是同位角, 但是它们又是具有某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大家能叙述2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和4呢?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叙述,如2与3位在直线a,b的内部,又分别位于直线c的两侧,2与4位在直线a,b内部,都在直线c的右侧(同侧).(2)教师转动直线a或者直线b,再问学生2与2与4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

5、发生改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2和3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像2和4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标记出它们.(4)学生概括由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的同位角, 两对的内错角、两对的同旁内角.4.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它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直觉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 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内错角和同位角之间的关系把条件3转化为2.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为3,而1(对顶角相等),所以2, 即同位角相等,因此ab.(3)师生归

6、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方法2:如果3,那么ab.(4)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学生猜想,可借 助于教具.先排除相等,当4是锐角时,2是钝角才有可能使ab,进一步观察发现:如果同旁内角互补时,两条直线平行,即如果4=180 ,那么ab.学生利用平行判定方法1或方法2来说明猜想正确.教师根据学生说理,再准确地板书:因为2=180,而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 等 ,所以有1, 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因为2=180,而3=180

7、,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 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b.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综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2=180,那么ab.三、巩固练习课本P17练习.四、作业1.作业P18.1,2,3,4.2.补充设计: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二、填空1.如图1,如果7,或_,那么_,理由是_;如果3,或笔_,那么_, 理由是_; 如果2+ 5= _ 或者_

8、,那么ab,理由是_.(1) (2) (3)(2.如图2,若6,则_,如果3 +5+6=180, 那么_,如果9=_,那么ADBC;如果9=_,那么ABCD.三、选择题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 B.A; C.ABC+BCD=180 D.3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6,得ABFG;B.由2=7,得CEEIC.由2+5=180,得CEFI;D.由4,得ABFG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一、1.二、1.5求6或8,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8,ab

9、,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3+8=180,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BCAD,ADBC,BAD,BCD三、1.D 2.D 四、ab,可以用三种平行线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2=180,又1(对顶角相等)所以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直线平行的条件(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规定方法进行说理.重点、难点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教

10、学过程一、画图实践活动1.回忆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的, 其中直尺和三角尺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直尺与已知直线构成等于三角尺度数的角1, 确定第三条直线即截线的位置,移动三角尺再形成一个与1相等的同位角2.2.教师提出问 题:学习了平行线后,大家还能想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在全班交流每种画法的方法步骤、 定义.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可按课本P36李强、张明、王玲同学的做法,组织学生分析做法要点和合理性,正确性.对于李强画法,教师使学生明白,画过点P的直线b是确定直线b的位置和确定1的大小,其次点P为顶点,作与1相等的同

11、位角2,从而画出过点P的直线c, 根据平行判定1,可知ca.对于张明做法,学生应明确本做法就画一个一边在直线a的长方形PQRS,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从而ba.对于王玲做法,学生应明确第一次折纸是过点P作直线a的垂线b, 第二次折纸是过点P作直线b的垂线c,至于ac的理由在例题讲解中说明.3.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动手试一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发现学生新的做法,组织学生交流,并归纳新的方法主要是:(1)用尺规画过点P的与1相等的内错角3,达到作ca;(2)再尺规画有别于李强的其他对同位角,达到作ca;(3)用直尺、三角尺画出与王玲一样的线条,达到作ca.在解释学生做法的合理性

12、时,要求学生能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说明.二、例题讲解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教师: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是回答了王玲折线方法的合理性.首先王玲对折直线a,使折线过点P,于是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相等的1、2, 因为2=180,所以2=90.其次王玲再对折折线b,使折线c过点P,很显然3=90.由垂直定义,可知ab,cb.以上分析使学生明了垂直与直角总联系在一起.至于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学生先口述判断与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过程:

13、如课本P17图5.2-10.因为ba,ca,所以2=90,从而bc.教师说明:这个道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 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c,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2.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 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题讲解后,师提问: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方法用图(1)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写出理由,用图(2) 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写出理由.(1) (2)如果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3), 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如图(3),因

14、为ab,ca,所以1=902=90.因为1=90,从而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三、巩固练习1.课本P18思考,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判别方法和理由.2.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2=180,那么直线a与b平行吗? 为什么?四、作业1.课本作业P19.5,6,8,9,10,12.2.补充作业:一、填空题.1.如图,点E在CD上,点F在BA上,G是AD延长线上一点 .(1)若1,则可判断_,因为_.(2)若_,则可判断AGBC,因为_.(3)若_=180,则可判断CDAB,因为_ _.(第1题) (第2题)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

15、若一个拐角 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二、选择题.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4,所以DEABB.因为3,所以ABECC.因为A,所以ABDE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2,则( )A.4 B. 4C.3 D.4三、解答题.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16、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

17、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答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一、1.(1)CD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EF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108二、1.C 2.D三、1.把四边形纸某条边分两次折叠,那么两条折线是两条平行线;如果要求折出两条平行线分别过某两点,那么首先过这 两点折出一条直线L,然后分别过这两点两次折 叠直线L, 则所折出的线就是所求的平行线 2.平行 提求:第一种先说理C, 第二种说明DBC与C互补.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