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16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古诗二首_人教(部编版)(2016).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1、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

2、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会认“晓、慈、毕、竟、映”五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3、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

4、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2、指名读诗。齐读。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1)体会“绿”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

5、指名说。指导朗读。(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1)体会“红”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9、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

6、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14、这幅美景时诗人脱口而出的,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同样是送别朋友,李

7、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朋友,他是以酒相送。这首诗是诗人以什么相送?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热爱。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自由读、背。配乐背诵,五、拓展阅读,延伸文本1、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8、互相推荐。2、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3、拓展关于东湖的诗句。朱德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南宋)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西湖六月风光映日荷花别样红绝句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鸣”等7个生字,会写“绝”、“含”、“岭”、“吴”四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9、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

10、红。(2)指名读诗正音。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2、交流释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

11、的“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5、配乐齐背古诗。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绝句。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板书设计:绝句两个/黄鹂 / 鸣/翠柳,一行/白鹭 / 上/青天。窗含/西岭 / 千秋/雪,门泊/东吴 / 万里/船。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