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97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_人教新课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

2、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莞”“姹”“嫣”三个生字,会写“姹”“嫣” 2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如“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

3、的效果。 2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吃惊、赞叹的语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

4、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文中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并能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特别大的礼,想知道是什么吗?环游世界,图片播放:中国(故宫、京剧、56个民族)、日本(和服、相扑)法国(埃菲尔

5、铁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袋鼠)、美国(自由女神行为艺术)西班牙(斗牛)(图片集会)说说看,咱们都去了哪些国家?是什么让你一眼就认定了是那个国家呢?(标志性建筑、习俗)师:是的,每个国家正是因为风景不同,习俗不同,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和民族魅力。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的文字走进德国,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走近作者师:我们第一次认识季羡林,是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对话中,他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今天我们读他写的文章,应该了解他与德国之间的缘?谁搜集到了他去德国留学的资料?(课件出示: 1935年1946年,季羡林留学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历经近11年。留学回国后,任北京

6、大学教授。 1980年,季羡林因研究需要又一次来到德国。 继1935年,四十五年之后的1980年,季羡林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万千感慨,写下了这篇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课文能读正确、读流利吗?指学生读课文。2感知课文:课文这样读下来,就像季老先生在和我们拉家常,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重返哥廷根,当主人问到“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时,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美景的句子划下来。(板书:美丽)(一)找“花美”学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

7、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师:你从哪几个词上特别感受到了这份美丽?(预设:我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什么意思?课前,有同学查过字典吗?师:从字典上的解释看,这两个词都是描写花的,(出示各种鲜花的图片)鲜花一团团,一簇簇,色彩如锦缎一样华丽,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的景象,就可以称之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你积累过哪些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课件出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色色俱全 含苞欲放 百花齐放 芬芳扑鼻 芳香四溢 )师

8、:再加上今天我们积累的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师:真是满目的春色,令人赏心悦目!师:姹和嫣还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两个生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多形容女子的美丽,用在这个词中形容生:花的美(二)练“字美”师:是的,认真看老师来写:姹,女字旁关键是第一笔“撇长点短”,写得稍瘦一些,注意了右边正确的写法是个“宅”字,宅在家里,古代的大家闺秀就是这样的,足不出户。嫣,同样女字旁写得瘦一些,右边是焉,多用在文言文中作语气词。上面正,下面把“与”字的最后一笔横,变成四个点,一笔左点,三笔右点。在你的课堂收获栏里,也认认真真地写一写这两个字。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随机评价)师:如果写得自己满意了,顺便挑选一个

9、你最喜欢的词语积累下来。(三)品“花美”1.师:把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范读)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白得像雪的茉莉花。你呢?学生补充。师:把咱们的想象放进去,再读就更美了。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师:季老只用了这样两个四字词,就把这美给描绘出来了,用词多精当啊! 师:除了这两个词,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了“美”?预设:家家户户 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师:是的,这条街有,那条街有,一楼有,二楼也有,眼睛看都看不过来。这就是师:作者走在街上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说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你知道,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吗?补充资料:原来山阴道是浙江绍兴古代

10、的一条官道,道的两边,有花有树,有山有水,王献之在诗中曾经写道:“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季老走在这德国的街头,也有了这样一种如入山阴道的美妙感觉。(四)诵“花美”1.(配乐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师:(出示哥廷根街道图片范读)听着你的朗读,我们真的好像就来到了这德国的街头,不管是走过宽宽的街道,还是徜徉于窄窄的弄巷,抬头向上看,学生读课文2.读着读着,你有没有感觉到走在这德国的街头,有些不一样的美丽呢?(板书:奇丽)奇特的美丽。这是德国独有的一种

11、美。它就像一首奇丽的小诗。学生读课文3.多么奇丽的景色啊!那为什么德国这个民族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五)悟“神美”1.咱们联系着上文读一读,我请大家默默地读读第2自然段,写下自己的理解,勾画批注。请学生谈谈理解。2.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却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他们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心里想着别人。是一家如此?还是一部分人如此?3.你看,季老先生在此连用了3个都,就把德国这种独特的养花方式写出了。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体会。齐读。4.人人如此,无一例外,如此养花,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朗读)“我问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

12、是这样!”5.季先生对这样养花非常吃惊,女房东为何只是淡淡一笑?补充材料:德国的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刷洗人行道,已成为家常便饭。留德十年6.从“家常便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刷洗马路,已是家常便饭,这样养花,再平常不过。一切正是这样,这就像我们上车要排队,走路靠右边那样自然。这显然已是德国人的一种习惯和风俗了。原来这奇丽风景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书:奇特)(引读)它奇就奇在,每一家都是这样(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难怪呢,季老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

1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7.“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8个字写起来简单,但是这种境界是很值得仔细体味的。谁能结合着课文,来谈谈你对这8个字的理解。五、回顾整体,拓展延伸1四五十年过去了,“我”又一次来到德国,那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自己的花是让别看的这种境界依然是颇耐人寻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小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总结:风情的确不是一刹那的景色,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风俗,一种文化,是积淀在民族血液里经久不变的东西。推荐阅读: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德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留德十年重返哥廷根,相信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下课!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