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00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做一块卵石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

2、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

3、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本课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

4、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

5、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1. 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2. 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并能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3. 体验逻辑推理的重要

6、性;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教学准备:课件、岩石、酒精灯、镊子、水槽、水桶、玻璃片、锤子、水、火柴和塑料瓶等。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能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火山、地震的成因,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是不停的变化的,那除了地球内部的原因,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地表的呢?这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问题。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展示光滑漂亮的卵石图片) 这些是什么图片?卵石(板书:卵石)说一说它给你什么感受?(大小、形状、颜色等) 同学们也

7、带来了卵石,请在小组内欣赏一下,用手摸一摸你的卵石,说说你的感受?(表面光滑)【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感知卵石的多种多样,通过欣赏卵石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卵石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感受的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对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 同学们想研究的很多,那今天我们先来尝试做一块卵石,了解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做一块)。二、探究实验(一)猜想:我们经常在哪里见到卵石?卵石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请说明理由。(二)交流:卵石一般集中在什么地方?(河里,海边)学生猜测: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水有关。【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测,发散学生

8、思维,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三)实验探究:1.小组讨论如何做一块卵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实验?2.小组交流。方法:选择有尖锐棱角的砖块,相互碰撞或者摩擦,或者是用锤子砸,看一下结果;把砖块装入塑料瓶中,用力摇晃,观察结果。(为了实验效果明显,可以选择砖块。)3.分组实验。实验之前,先看一下我们的温馨提示:(1)仔细观察实验前后砖块有什么区别,注意观察棱角的变化。(2)砖块碰撞时,特别注意安全。(3)实验完毕,填好实验报告,把器材放回原位,整理好实验桌。4.实验交流。小组交流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其他组同学们补充。5.总结:砖块与地面,砖块与砖块之间的摩擦与冲撞及水对砖块的冲刷

9、,这些作用都使得砖块的棱角慢慢消失了,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了。【设计意图】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的基础,学生经过了亲自的实验探究,对卵石的形成形成了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的推测打好基础。(四)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我们小组合作亲自制作了“卵石”,那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观察一下,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推测河边的卵石是如何形成的?(播放河流上中下游资料:河流的上游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从河的上游沿河往下游走,石块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先前的探究实验直观地推测出卵石变圆的原因。2.小组讨论一下卵石形成

10、的过程,形成你们的结论,并汇报交流。(河水的的搬运和磨圆作用使卵石形成。)3.思考一下河中的岩石是哪里来的呢?(山上的巨石滚下。)你认为有哪些外部力量可以让石头破碎,滚落下来呢?(温度、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风化。风化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设计意图】在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初步了解过风化作用,所以这里可以直接出示定义。4.实验探究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我们知道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怎样的破坏作用?为了效果明显,我们用玻璃片代替岩石进行实验。酒精灯加热代表大自然中的温度升高,凉水代表大自然中的温度降低。实验小贴士:(1)用试管夹夹住一

11、片玻璃片,用酒精灯加热,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2)反复进行,观察现象。(3)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使用酒精灯。(4)加热的玻璃片温度很高,不要直接用手触摸,以免烫伤。学生分组实验。小组汇报发现: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玻璃会裂缝或者破碎、掉落。(5)老师小结: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水滴石穿,水和植物对岩石都会起到破坏,这就是风化。正因为风化作用,山上的石头破碎,滚落下来。5.总结归纳。这节课大家动手做了卵石,并推测出卵石的形成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卵石形成的全过程。(播放卵石形成过程视频)老师小结:高山上的巨石,在日复一日的太阳照射,雨水冲刷,以及植物成长的破坏下,巨石被风化而破裂,滚落到山脚下,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水的冲击和互相摩擦,棱角逐渐被磨圆,在河流中下游形成了卵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推测并发挥想象,用科学的语言归纳整理卵石形成的原因,形成完整的知识。四、拓展活动河道里有卵石,海边也有许多的卵石,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课下探究。【设计意图】每节课的知识拓展,是为了引发学生延续课堂学习的热情进行主动地学习、探索。板书设计: 4.做一块卵石 搬运 风化 卵石 磨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