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09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氏之子_人教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课本

2、、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

3、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难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一.导入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很多的名言警句。如: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书犹药也,( )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这些名句都来自文言文。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 二、理解课题题目怎么理解?氏怎么讲?之当的讲,那题目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孩子”扩展,按照古文的称呼。三、读好文章1.生自读。学习文言文,诵读也很重要。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下,谁来读?2.师强调几处读音。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读四声。文中最后一句的两个字,一起读一下。讲解古今差异。3.师范读。4.

4、学生自己读,然后齐读。四、理解文意1.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但学好文言文,读好只是第一步,还要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那怎样理解文章的含义呢?借助什么方法呢?就是看注释。现在老师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注释,好好地理解理解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句交流意思。第一句:生说意思。杨氏子几岁了?文章怎么评价他的?(板书:杨氏子 甚聪慧)甚聪慧什么意思?哪个字是很得意思。聪慧怎么讲,在这里,惠同慧,这叫通假字。通假就是借代,借用的意思,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明表现的淋漓尽致,谁再来读一读。第二句,生说意思。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杨氏子叫出

5、来了。此句写的主人公是谁?孔君平。他来干什么?拜访他的父亲,结果呢?不在家,他走了吗?没有,那他怎么做的呢?把杨氏子叫出来了。哎,父亲不在家,却把儿子叫出来,说明他们两个认识,嗯个,不只是认识,而且是非常的熟。第三句:一起读:为设果,果有杨梅。设是摆上的意思。谁为谁摆上水果、你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太棒了,学古文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因为,文言文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节约纸张,省略了很多成分。此句就是承前省略了主语。好,接着来。第四句,谁来?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第五句:听到孔君平这么说,杨氏子怎么回答的呢?未闻指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夫子是指古时对有文化人或对老师的尊称。读懂了每句

6、话的意思,那读起来会更有滋味。齐读。来增加点难度。我们对歌读文。怎么对?老师问,你用文中原句回答。五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之处 读着读着,我们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也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场景。师读。在这样的场景中,孔君平和杨氏子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同学们,反复读读他闷闷的对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1. 理解孔君平的话。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姓什么?孔君平指的水果是什么?孔君平由水果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孔君平这是干什么?那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杨氏子听懂了吗?她是怎么回答的?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啊。2.如何评价孔君平的回答?好在哪里?孔君平拿什么和孩子开玩笑?姓,那杨氏子拿什么反驳他?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妙在其一。还有更妙的地方。师生对比读句子。(有未闻和没有未闻。)哪句更有礼貌?同学们,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理解应声。杨氏子回答如此巧妙,如此迅速,如此有礼貌,难怪文章一开头这么说,生齐读。你们想不想成为像杨氏子那样的孩子。六改古文时光倒流,你穿越了,此时你就是杨氏子。但来着已非孔君平,而是黄君平,柳,梅。杨氏子思维如此敏捷,回答如此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拿起书来,把这个聪慧的孩子记在心里。齐读。七简介世说新语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