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51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和建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3、使学生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理解式子的含义。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都是学生已接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是第一次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它是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一步,是由具体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是为今后学习看图列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打基

2、础的,求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值是为方程的检验铺垫的。本小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并适当运用简便的书写形式,难点是掌握乘号的简写方式和平方的概念。例1 重点是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并计算图形的面积,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书写的格式。通过字母和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求出梯形的面积。例2 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并代入关系式求值。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并求值。难点在于从文字关系式抽象出字母关系式。在教材中以“姐姐比弟弟大4岁”为例,若弟弟年龄为 ,姐姐的年龄为 ,这个 既表示数量(姐姐的岁数),也表示姐姐比弟弟大4岁这一数量关系。例3

3、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量,并求出值,比起前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提高了难度,即要求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由两步运算组成的式子,又要根据所给字母的值勤求式子的值。这与列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要求相靠拢。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法建议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前应让学生感觉到这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并充分体现出其

4、优越性。用字母公式表示比较简明、易懂、易记。在学习乘方的概念时,学生容易混淆 和 ,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意义上加以对比和区分。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等习惯写法,开始时会感到很不习惯,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防止先入为主出现混淆。例1的教学要注意书写格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确要先写出所用的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

5、读能力提高很快。在教学用字母公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要充分练习常用数量关系式和由此引出的其它数量关系,即巩固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还能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正迁移方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在教

6、学用字母表示数量时,可以采用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如姐姐比弟弟大4岁,先让学生根据条件说出弟弟1岁、2岁、3岁时求姐姐岁数的算式,然后启发提问:怎样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使学生明确 即表示姐姐任何一年的岁数,这样非是哪一年姐姐的岁数,这是个不确定的数,而当 确定后, 也就确定了。它比起前面具体的表示方法要简便地多,表示购买花布的钱数也是如此。教学例3时是对前面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巩固和发展,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给予恰当引导。本小结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教学时要从学生原认知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共用研究讨论中抽象出新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