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60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齿轮(2)_青岛版(六年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1课齿轮教学设计方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死

2、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课标精神,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齿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

3、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不太重视。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的引导。教学目标设计:(

4、一)课标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二)学习目标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

5、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齿轮一课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活动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齿轮;二是做齿轮,研究齿轮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四个大的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学生自主探究;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每个环节中都充分利用课件,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又有实效。1.导入新课。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此处我设计了一副幻灯片,出示了各种各样的齿轮,引发学生回忆起生活中见到的齿轮。2.学生自主探究。我让学生先猜测齿轮的作用。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研究中,学生通过自己亲

6、自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该具备的特点,此处出示一幅幻灯片,结合着学生对齿轮的认识,让学生明确齿轮的共性。学生通过组合自己做的齿轮发现,制作齿轮的材料,组合齿轮齿的大小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处我制作了课件,将学生的认识条理化。在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我还设计了一组幻灯片。目的是对学生的探究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3.巩固应用。通过“设想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械钟表中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拆开钟表,切实研究。此处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确打开闹钟该做些什么。4.拓展延伸。最后,我又运用课件出示了很多用到齿轮的机械,目的引发学生广泛思维,了解生活生产中很多地方用到齿轮

7、。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个人制作齿轮、小组合作组装自己做的齿轮、合作实验研究齿轮的作用、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学环境:1.演示材料:三球演示仪、手动发电机、小闹钟。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组件。3.学生准备:胡萝卜、土豆、黄瓜、泡面塑料板、铁钉、小刀。4.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齿轮吗?老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

8、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齿轮特点。二、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1展示自己做的齿轮。知道了齿轮的特点,能不能自己做一些齿轮呢?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自己做出了齿轮,想不想玩玩自己做的齿轮啊?小组同学把你们做的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把自己做的齿轮进行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做齿轮、玩齿轮,发现小齿轮存在不够圆、齿不均匀,齿轮组合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个别同学还会存在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的问题,做齿轮的材料不够厚不够硬,齿轮变形了,甚至碎了。

9、了解制作齿轮需要的材料、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三、探究活动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1设计研究方案。看来,做齿轮的材料和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在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就对咱们同学提出了研究的课题。今天,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研究齿轮的作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标准齿轮。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研究方案。(我们想用几个齿轮,怎么组装,转哪个齿轮,观察什么。都要汇报清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猜想,共同研究试验方案,从而明确自己要研究

10、什么,怎么进行研究。2探究齿轮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想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学生做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3汇报研究发现。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两人拿组装好的泡沫板展示,另一人持记录单解说,我们用几个齿轮,怎样进行组装,转哪个齿轮,发现了什么现象,我们认为怎么样。其他小组对我们的研究有什么看法吗?)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适时板书: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

11、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将自己的收获跟其他小组交流,让自己的研究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质疑,是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收获的检验。四、拓展活动:创新设想1学以致用。(出示一个钟表)家里都能用到的钟表,它的时针、分针、秒针在同一根轴上,都是顺时针方向转动,需要用几个齿轮,怎么组合就能做到?2小组同学按照自己的猜想,利用手中的齿轮试一试?3拆开钟表,看看它用到得齿轮个数和组合方式和自己想的一样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明确了齿轮的作用之后,再在实际中加以运用,深化对齿轮作用的应用。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为了应用。五、课后作业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齿轮,组装一个闹钟。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更有新意!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分小组进行评价,针对每个小组同学发言的积极情况,奖励小组笑脸。2.在分组实验和拓展环节,老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对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小组,教师评价,奖励笑脸。3.在交流收获的环节,对于发表观点严谨、充分,能够质疑的小组,奖励笑脸。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