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63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3)_人教新课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

2、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学习目标:1、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

3、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

4、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5、。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浏览一组图片,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六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浏览图片,师解说)师:那是1950年10月,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中国也派出志愿军奔赴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3年战争结束,再到和朝鲜人民重建破碎的家园,前后一共八年的时间。八年呀,当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时,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里默默地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历史的感动瞬间,聆听特殊年代那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齐读

6、课题。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1、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亲人”指的是谁? (谁想为他们点评? 师:是啊,只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将课文读好!记住了吗?)课文内容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的如何呢,让我们来读一读。2、检查字词: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篮子 乘机 雪中送炭 深情厚意 同归于尽 开火车读、点名读、齐读 师: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三、小组合作探究分别的时刻总是那么令人肝肠寸断!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想想课文中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在小组内说说你从中能体会到

7、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我说明白了吗?)课堂交流,指导朗读(一)志愿军跟大娘告别的部分(详)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第几段中的谁让我感动)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生:大娘冒着炮火,为战士送打糕。从顶着、冒着、穿过这几个动词说明大娘在很危险、很艰难的条件下给战士们送打糕,我从中体会到大娘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为了志愿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 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8、2、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生:为了救伤员,牺牲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抓住丢、唯一、背等字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3、生:从大娘为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几夜都没有合眼中,我体会到大娘关心,爱护志愿军战士,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是啊,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母爱一般。所以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把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出示反问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情谊能不能忘怀?不能。反问句式的运用让我们的感情更加强烈。指导朗读。4、出示大娘的图片

9、,让我们向大娘告别。师: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八年的时间,像慈母一般地照顾、爱护志愿军,在看到她的孩子马上要离开他了,她一直爬着山坡,走啊,送啊!看着老大娘,志愿军满含热泪:5指导学生朗读,课件出示(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二)、小金花和志愿军战士告别的部分(略)1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地方生: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战士牺牲了。生: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我还体会到了2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

10、一定要报!”小金花失去妈妈时为什么没有哭?( 把悲痛化为了对敌人的憎恨,下决心为妈妈报仇,她是一个刚强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朗读小金花失去妈妈时的情形,和志愿军战士离别时小金花的情形做一对比,你能体会到了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C和小金花告别。师:假如你是小金花,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刚强的孩子,失去妈妈的你,没有落泪,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会怎么做?(学生想象发言)(生:志愿军叔叔,我不哭,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师:小金花不仅是个刚强的孩子,还是个懂事的孩子。(三)、大嫂和志愿军战士告别的部分(详)A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地方。B出示反问句:学生朗读、体会出示课件:“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

11、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该怎样读。师点拨: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C.拓展: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情深似海,军民鱼水情,亲如家人等)D向大嫂告别(播放背景音乐)师:大嫂呀,想到您为了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山路这样的崎岖,你已经走了几十里路了,手上磨出了泡,脚上正在淌着血,我们不忍呀:请回去吧!出示课件,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用恳求的语气,用乞求的语气) 四、拓展补充同学们,为了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甚至能够不惜自己的生命,不惜亲人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志愿军能让朝鲜人民这样做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们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些

12、什么呢?A、学生交流B、教师出示课件(配乐):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罗盛教等英雄事迹。五、感情升华,激情朗读战士们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生个人练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1、指名朗读,指导读(“再”体现出眷恋、留恋之情)师: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时,当志愿军战士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想

13、到再也见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志愿军战士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喊着:(配乐齐读后三段)老师小结:亲人虽然离别了,但是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却让人难以忘记,这种友谊跨越了国度,跨越了民族,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竖立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六、主题阅读,拓展延伸关于中朝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读主题语文学习回眸感动11页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后说一说:你又读到了哪些感动?生交流面对这些感人的事,让我们感动的人, 你有什么话想说?七、小结这些感人的事,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人,不仅发生在战争年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故事一直在我们身边演绎着,我相信,亲人的概念会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世代相传。最后,在一首爱的奉献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播放音乐,师生朗诵)八、板书设计14、 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志愿军战士爱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