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64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猴王出世 (2)_人教新课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材分析: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2、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

3、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重难点分析:本文的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这是谁?(生答:孙悟空)他出自哪部名著(西游记)2、检查

4、资料查找,了解作者及西游记 出示PPT3、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二、检查自学课文情况,整体感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字词认读,词语过关,出示相关的字词和词语,个别让学生解释。(二)感知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现在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生交流,说得可能不很到位。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3交流问题:石

5、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6、顽皮可爱的特点。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生自由读)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预设:生:采山花,觅树果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生:在采果子生:左走走,右走走(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顽皮可爱。(板书

7、:顽皮可爱)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预设: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生读)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生:每一句字数相同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

8、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生读)师:大家有什么发现?生:读起来很有节奏生:读起来顺口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来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吗?(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

9、洞之中)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作者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生读)师:前面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况。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生写批注)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师:老师也写了,(板书:顽皮可爱)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读24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

10、的语句。在你认为写的出色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探洞部分:你认为哪儿写得最好?交流出示: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学生做批注。 称王部分:你认为哪儿写得最好?交流出示: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它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天造地设的家当。”板书:勇敢无畏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

11、,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品读写批注。师:老师也写了,(板书:聪明机敏)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四、感悟学习写法速读课文1.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猴王形象刻画出来?板书相关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要求学生再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五、布置作业,鼓励阅读名著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 一显身手,词语填空,出示PPT 3. .开展语文活动,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课外积极地读西游记原著,准备在适当时候咱们举行一次讲西游记的故事比赛。板书设计:猴王出世出世:顽皮可爱探洞: 勇敢无畏称王: 聪明机敏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