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87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第二册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

2、、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校状况: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

3、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学生分析: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1.出示动物乐园图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

4、儿我们来汇报汇报。2.汇报交流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4.设疑激趣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板书课题)(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5.探究方法(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

5、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E、认识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

6、?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B独立思考C小组交流D全班交流怎么比?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2)、认识“>”、“<”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

7、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 (3小于5)。C指导书写:“>”、“<”D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三、练习与拓展(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

8、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小猴比小熊少 3 4 小鹿比小兔 4 5小熊比小猴多 4 3 小兔比小鹿 5 4最多 最少(5)填一填:7 3 4 9 3 3 5 8 10 12 > 6 > 6 = = 8 < 9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我在开课处,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9、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

10、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整堂课

11、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案点评:(点评人:实验二小教导主任 高文兴)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

12、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

13、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

14、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注重运用新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以及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