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13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一第7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第l3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参照教科书第70页的方格纸,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方格纸上面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2、它有什么特征?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新课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我们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曾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它的面积,现在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也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它的面积是多少。请打开教科书,看第70页上边的平行四边形图,每一个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该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

3、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3)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党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像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平

4、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2.通过操作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从上面的比较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剪拼时,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2)教师示范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

5、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扶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3)引导学生比较。(在黑板上剪拼成的长方形的上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个长方形,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

6、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下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是S=a*h(告知S和h的读音。)教师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代表乘号的“·”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看教

7、科书第71页中相应的内容,并完成第 71页中间的“填空”。3、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看教科书第72页的例题,指名读题后,弓!导学生想,根据什么列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共同订正,指名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式的。(2)完成教科书第72页中“做一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做完后共同订正。(3)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星它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再求出它的面积。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十七的第1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五、作业:练习十七的第2题和第3题。板书设

8、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长 方 形 面 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 a * hS=a h 或S=ah教学反馈课题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七的第49题。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具准备:在小黑板上画出下面复习中的图,按照练习十七第11“题的要求制成教具。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十七的第4题二、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1.出示手行四边形图。教师: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

9、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再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问:“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口答。“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概括指出:我们是把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问题。教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边说边演示拼摆过程。2.用小黑板出示图。“左边的图形是什么形?右边的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也相等,那么

10、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相等。三、做练习十七中的其余题目四、作业练习十七的第5题和第8题。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巩固练习课S=ah 练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11、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

12、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反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