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1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2)_青岛版(六年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2、“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产生作出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3、“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

4、规律。课前准备: 食品保鲜袋、钢皮尺、纸屑、音叉、皮筋、烧杯、水、鼓、水槽、气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课题播放背景音乐。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生答)师:你们都会弹奏哪些乐器呢?(让学生多说)及时给出评价:同学们会的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有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在欣赏的同时,老师还有任务给大家,请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认真看、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1. 二胡演奏生1:听到了声音,猜测可能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师:刚刚同学谈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那么摸到的同学又是什么感受呢?让演奏者谈谈自己演奏时身体的感觉。(让学生多说)2. 敲鼓师:你看到了什么?

5、生:小人倒了?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在敲打鼓面的时候,因为鼓的振动把小人振倒了。师:你说的真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声音、体验声音,那你们在摸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咱们谈了这么长时间的声音,那么,对于声音,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呢?(生提问,声音的大小等问题)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爱动脑思考,这在我们的科学学习中是非常好的习惯。大家提的问题不少,咱们一个个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声音的产生。(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探究活动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猜想)生:摩擦、碰撞、敲打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通过实验利用手边的材料来验证一

6、下吧?先来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哪些材料吧? 气球、橡皮筋、直尺请大家思考:1.你能想办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是怎样做到的?2.气球能不能发出声音呢?你又是怎样做到的?3.能否利用你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生1:用手拉动橡皮筋然后放开,会产生声音。生2:师:刚刚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接下来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小组汇报。揭晓原因:各种物体在敲打、碰撞、摩擦等外力作用下发出声音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即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现象,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实验可以验证咱们的结论。 摸声带实验

7、。(三)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问题的呢?1.老师这里也有件乐器。(师演示乐器,通过手使声音降低直至停止)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咱们的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情况吗? 2.教师提问:手指运动,有没有产生声音呢?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课外拓展:超声波、次声波知识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1. 利用信封中或身边的物品,从中选取你想探究的物体,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2.注意事项:(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每一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3)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物品名称发生前的状态发生办法发生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