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29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

2、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二册角的初步认识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3、”。“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材分析:*;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

4、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是角的初步认识,为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打下基础。*;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v知识技能:认识角,能画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v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v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v情感态度: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

5、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教法、学法教法:演示法,谈话法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程序: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角吗?我们教室周围有角吗?(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这些物品上有角吗?(从生活

6、情境中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一)找角,指角1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2 全班交流指角。(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上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3 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4 教师示范指角(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7、)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二)折角1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2 用正方形纸折角。3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4 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三)做角1 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2 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感受角的各部分)3 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4 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四)画角1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2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3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五)认识角各部分名称学生自己尝试取名,再看书认识角各部分名称。(角的认识到此结束)三、 巩固练习1P45 练习十 1,2,32数一数,共有几个角?(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巩固角的几何表象。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