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54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3)_人教新课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第5课清平乐村居教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材分析观察内容的选择

2、,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

3、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

4、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清平乐村居是五下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的两首诗词。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单元教学目标是: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

5、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清平乐村居、牧童、舟过安仁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词。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理解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

6、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在想象情景的基础上,感受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体会诗人向往安宁、舒适乡村生活的情感。重难点:在想象情景的基础上,感受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体会诗人向往安宁、舒适乡村生活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

7、宽”,也就是“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美、读出画面美、读出意境美”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课前准备:课件、预习案。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描写儿童生活的?(生背)齐读这些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些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词,齐读课题清平乐村居2.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词,比如“忆江南、长相思、渔歌子”,这都

8、是词牌名,这首词的词牌就是“清平乐”,“村居”就首词的题目。由“村居”这两个字你能猜想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就是“乡村生活”的意思,这首词可能写的是乡村孩子的童年。)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看准读对,主要是正字音。老师相信同学们的预习时的自学能力。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认真倾听,看他读的字音是否正确。指名读村居,相机指导朗读。 mi wn o w li w bo lin pn 相媚好翁 媪 亡赖 卧剥 莲 蓬(1) 亡赖w li(同“无赖”。) (2)“剥”bo是去掉外面的皮或壳,b是用强制的方法夺去。 (3)莲蓬这个词,在现代普通话中,我们正常读轻声,莲蓬,但是在古诗当

9、中为了讲究和仄押韵,可以读二声。 2.读出节奏,主要是指导读出节奏美。(1) 引导:一首好词是读出来的,但只是读准字音还不够,因为古诗有自己独特的节奏美,要想读好它,一定要读出韵律来。(板书:韵律美)好,看大屏幕,老师已经标出了停顿,你能试着读出节奏吗?先自己试一试。 提示:句内的停顿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词分上下两阕,它们之间要停顿,我们可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2)齐读。其实,诗句的节奏还会随着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在轻重缓急上有所变化,相信随着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同学

10、们的朗读会更有韵味。 四、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脑海里是不是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板书:画面美)讲给我们,我们一起和你分享。学生描绘画面。互相补充,读出这幅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美。预设: 1.茅檐低小,溪头上的青青草。把你看到的这幅画读出来。指导朗读。 2.指导想象其他画面的同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把看到的画面读出来。3.把这幅村居图描绘出来吗?指名描绘。读出这幅村居图。五、品读诗句,体会诗境,读出意境之美。你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受呢?是从哪个字或词中体会到的?品读诗句,小组

11、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注意给其他成员作补充。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意境美。 预设: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小儿剥莲蓬的姿势是躺着的。是啊,其实这“卧”还有“趴”和“躺”之意。想象各种“卧”的画面,做“小脚丫”呈现的动作,进而想象还有哪些快乐的表现,谈感受,理解“卧”体现出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板书:无忧无虑)。体会诗境后朗读。 (2)这就是“无赖”,真是顽皮、可爱。原本是指不讲道理,体会诗境后朗读。(3)谈体会,理解“喜”,谁喜,为什么喜,读出这种喜欢来。教师指导朗读并评价,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

12、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体会诗境后朗读。小结:简简单单的情景因为有了作者的感情,你的感受而有了意境。(板书:意境美)2.联系上下文,揣摩 “醉”的意思。由“醉”你想到了什么(醉在哪儿,谁醉了)?想象“相媚好”的情景,他们在那儿说家话,互相说着对方的好,是在说什么呀?同桌互相说说。边想象边谈体会,入情入境地读出意境美。指导朗读。醉就是带着醉意。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虽然生活清贫,但景美,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安居乐业,小儿更是无忧无虑,多么安宁、舒适的乡村生活呀!(板书)老夫妇沉醉其中,还有其他人醉了吗? 3.写作背景: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他

13、生活在社会动荡、战火连年的宋代,童年时,他的家乡就被金人(少数民族)占领。他一直渴望收复失地,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被降职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来到江西农村之后写的。这位金戈铁马的将军,他看到这温馨美好的生活,他会说些什么呢?了解了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体会诗人所见到的安宁、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心中有情,眼中才有景啊,所以辛弃疾笔下才这样安宁、舒适的村居图。(配乐读)师生共读。6、 小练笔根据眼前浮现出的情景和体会到的乐趣,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吧!提示: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七

14、、背诵积累,拓展迁移这乡村中的人情之美、生活之趣,值得我们好好去读、去背诵、去积累、去品味。 背诵或是唱词。词是配乐而唱的诗。谁能用自己熟悉的歌曲的旋律,将清平乐村居的词唱出来?八、谈收获,总结方法,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谈,教师顺势总结:我们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理解村居大意,在想象情景的基础上,感悟到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还体会到诗人对安宁、舒适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作业:1.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牧童、舟过安仁这两首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场景的诗吧。(必做)2.搜集其他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场景的诗吧。(选做)九、总结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属于自己童年的歌,读出属于自己的童年的画,读出许多属于自己童年的美好的事。茅屋、小溪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粘贴图片,组成村居图) 清平乐村居 韵律美 安宁舒适 画面美 无忧无虑 意境美附板书设计: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