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56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第十一册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学案例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教学过程】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讨厌”的爸爸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

2、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评点与赏析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

3、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修改案)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1、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什

4、么是内心的感受?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板书: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2)班级汇报、交流。(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2、同桌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反馈。(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2、同桌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反馈。(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

5、,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2、集体反馈。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2、拓展延伸。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6、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

7、翻参考书吗?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

8、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