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11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_苏教版(2014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

2、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知识与技

3、能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

4、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老师讲授和学生动手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难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已经能够正确的读写一个小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吧!练习:计算下面四道题。0.50.3( ) 0.50.3( ) 2.

5、60.8( ) 2.60.8( )答案:0.8 0.2 3.4 1.8 问题:你能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笔算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同时还应注意加法本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不够减时向前一位退一再减。二、探究1:1.出示例1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师生交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选取适当的问题:(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4.753.4回忆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那么列小数加法竖式时,应该怎样对齐?(数位对齐)教师示范板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

6、对齐”的道理。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3. 算一算:学生自主计算,集体交流结果。重点提示学生竖式的对齐方式。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三、想想做做1. 用竖式计算能不能这样计算?为什么?(1)组织学生讨论判断。(2)小结:不能这么做,这样相同数位没有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2.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4.752.657.4(元)答: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元。2.提醒学生注意:小数点要对齐,得数小数末尾有0时,要把0去掉。四、典题精讲一件上衣85.6元,一条裤子36.8元,买这样的一套衣服,应付给营业员多少钱?1.分析题意。2.列式计算:85.6+36.8=3.用竖

7、式计算时该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小数点要对齐。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9.3+6.98=( ) 24+9.9=( ) 答案:六、探究21.再次出示例1情境图:2. 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指名列式,让学生说说如何列竖式计算。4.75-3.4( )师板书竖式。引导学生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尝试计算。相互交流。七、想想做做1.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指名板演。答案:答:小芳比小明少用了2.1元。指出:横式结果2.10元要省略末尾的0,写成2.1元。八、典题精讲妈妈买了两本书,经典故事25.85元,作文15.60元

8、,经典故事比作文贵多少多少元? 1.读题分析题意。2.列式解答:九、练习21.计算。13.88.3=( ) 7.564.56=( ) 答案:2.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2.424.36 7.813.735指名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小结: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也是把数位对齐,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十、达标检测1.计算下列各题:24.517.4 62.8796.53 45.336.797.5340.07 3.7544.07 8.624.6872.一条水渠长468.8米,已经修好223.5米。还有多少米没有修?3. 书店里,资治通鉴每本29.8元,三十六计每本16.5元。(1)明明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资冶通鉴比三十六计贵多少元? 十一、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指名汇报,教师汇总:(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也应该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3)小数部分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4)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十二、课堂作业课本第50页1、2、 3题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