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23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2 等式的性质(一) 第2课时n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内容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

2、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材53-54页,小电脑的内容,解方程n 家庭是幼儿语

3、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提示 本课的重点是能解简单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这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独立解方程,在小组内交流后,熟悉解方程的过程,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n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掌握形如x+a=b、x-a=b的方程的解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原理。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引入。x+5.3=10 15+x=401.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学生交流,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设计意图:复习上节所学的知识,为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探究新知: 1. 出示小电脑的问题:X-10=70吗? 师:老师给你一个方程,你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

5、在小组内交流。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解的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学生交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方程 x-10=70的两边同时加上10,抵消掉等式左边的10,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X-10=70 X-1010=7010 X=80师: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学生自主检验,然后交流。检验:方程左边= X-10 =80-10 =70 =方程右边 所以,=80是方程X-10=70的解。2. 出示:54页第4题。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学生独立完成,先寻找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1)一张桌子的价钱+一把椅子的价钱=一

6、套座椅的价钱(2)西瓜的总数-卖出的个数标准体重=剩下的个数 提问:你们能试着解方程。 学生交流解方程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3) 巩固新知:1.解方程:x-5.3=10 75-x=40一要强调格式,二要提醒学生检验。2.54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一要强调格式,二是提醒学生检验。3.54页第3题提问: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练习此题应注意两点:一是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二是通过代入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体会检验的作用。如果通过解方程来找方程的解,也是可以的。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

7、学知识,尤其是讲解,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四)达标反馈1.25+X45,方程两边同时( )就能求出X的值。2. X-1430, 方程两边同时( )就能求出X的值。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 (1)当x=2.5时,6.2x( )11 (2)当x=12时,x-7=( )7 4.解方程,并写出验算过程。 X+3.24.6 X-1.84 解: 检验: 答案:1.减去25 2.加上14 3.(1) (2) 4.x=1.4 x=5.8(五)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解方程的步骤更加清晰、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对

8、解方程的掌握。(六)布置作业 1.求(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一件上衣95元,一条裤子比上衣更便宜x元,一条裤子( )元。3.判断: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 4.含有( )的等式称为方程。 A.字母 B.未知数 C.等号 5.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 A、7x=5 B、0.3x1=1.7x9 C、7(x+2) 6.看图列式计算。 7.解方程 13+x=28.5 (要检验) 52+X=75 X-43=28 8.197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50名,车到站后有一些人下车,又有7人上车,这时车上比原来少23人。问有多少人下车? 答案:1.方程解 2. 95-x 3. 4.B

9、 5.C6. X659=1005 X3=15 解:X659-659=1005-659 解: X3-3=15-3 X=346 X=12 7. 13+x=28.5 (要检验) 检验:方程左边=13+x 解:13+x-13=28.5 -13 =1315.5 x=15.5 =28.5 =方程右边。所以,是方程的解。 52+X=75 X-43=28 解:52+X-52=75 -52 解: X-4343=2843 X=23 X=71 8.解:设有x人下车. 50-x7=50-23 57-X=27 X=30 答:有30人下车。n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一) X-10=70 检验:方程左边= X-10 解:X

10、-1010=7010 =80-10 X=80 =70 =方程右边 所以,=80是方程X-10=70的解。n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