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25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小数连乘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第1课时n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

2、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第10页,小数连乘、乘加、乘减和求积的近似值。n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

3、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提示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整数的乘加、乘减、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逛超市买粮食,教材通过图中的人物的对话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小数连乘以及对积的近似值得处理问

4、题。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密切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分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并能准确按要求的求出积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掌握小数的连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n 重点、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的应用。难点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的应用。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对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5、。老师先看看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检验一下:(投影出示)1、口算练习 0.5 0.7 1.1100 0.250.28.50.1 0.210.4 0.652、计算,并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253 25785 1 250432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计算整数连乘的时候,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在计算整数乘加、乘减运算的时候,一般是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利用这两组练习题,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起点,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把握教学起点,定位准确,为学生自主学好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

6、境图,师:提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从中都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预设(1)绿豆的单价是多少元?(2)买2,5千克绿豆需要都少元?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学生很容易解决。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买2,5千克绿豆需要都少元?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讨论:观察算式,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指名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先算绿豆的单价是多少元?再算2.5千克绿豆多少元?算时按

7、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4.821.52.5=7.232.5=18.075(元)师:同学们解决付款的问题,思路很清晰,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现在,如果是你来付钱,需要付多少钱呢?为什么?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把18.075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18.08。在生活在中,很多地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要求求积的近似值,因此,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知识。练一练:(1)计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1.40.8 (保留一位小数) 0.432.5(精确到百分位)(2)补充题:720.8110.4 7.06-7.060.4观察题目,看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同桌两人

8、分工任选一题解答,集体订正,问:这道题中包含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学会整数乘法迁移到小数乘法)设计意图:新授部分教师大胆放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适当的引导,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方法,掌握、运用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三)巩固新知:1.判断对错并改正。 (1)5.41.95-1.9 (2)37.60.2525.8 =5.40.05 =0.9425.8 = 0.27 =26.74说明错误原因,并改正,教师强调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2.教材1

9、1页自主练习第2题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题目,练习时先提要求: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后再完成。 特别是0.761.45积的近似值为1.10,有的学生很可能写作1.1,订正时,应让学生明白,精确到百分位,百分位上的“0”不能省略。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习题,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达标反馈1.3.50.60.1计算时要按( )的顺序进行教学,计算18.8-6.52.1时要先算( ),再算( )。2.2.90.305的积精确到千分位是( )。3.甜瓜每千克7.5元,妈妈买了2.6千克,付出20元,应

10、找回多少钱?4. .有一捆电线长397.5米,第一次用去34米,第二次用去它的0.28,还剩下多少米?答案:1.从左向右 乘法 减法 2.0.885 3.20-7.52.6=0.5(元) 4.397.5-34-397.50.28=252.2(米)(五)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在进行小数连乘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总结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总结获取知识的好办法等,同时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3.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2.2.5乘16的积减去7.

11、15,差是( )3254.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83.0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脱式计算 2.70.15 + 3.42 24.64.83.7 (7.65.7)0.345.一个日记本售价5.7元,张老师买了45个这样的日记本,一共要多少元钱? 6.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2.7小时.甲乙两地大约相距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7.买了1.5千克香蕉和1.8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4.6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8.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

12、可榨油多少千克?答案:1.3.04 2.95 2.32.85 3.12.00 8.64.3.825 6.84 0.646 5.5.745=256.5(元) 6.752.7=202.5203(千米) 7.4.61.8(4.61.4)1.5=20.82(元) 8.3000.180.45=24.3(千克)n 板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综合运算4.821.52.5=7.232.5=18.07518.08(元)n 教学反思n 这节课教师重点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运算的顺序,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题目,明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