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26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编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卫星运行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2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补充知识点1 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1时=60分 1日=24时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体育场(

2、实际生活中的估算)知识点: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知识点: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

3、、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知识点: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

4、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2、使用时机: 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知识点: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补充知识点:1 式子的特点: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

5、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

6、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更多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