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304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调查“生活垃圾”教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

2、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知识与技能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

3、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熟练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

4、值观在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乘除法运算性质在小数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师: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迅速增加 ,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师:生活中产生了多少垃圾呢?看看下面的调查吧!板书:调查“生活垃圾”(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师:五一班调查汇报:

5、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kg生活垃圾 。五二班调查汇报: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吨,周末每天可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发言要多给予肯定。师:大家能解答笑笑和淘气的问题吗?淘气: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笑笑: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师:分小组讨论解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生:可以先算4周一共有多少天,再用四周一共产生的垃圾数除以天数就求出来了。30.8(47)30.8 281.1(千

6、克)。生:也可以先算每周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再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除以7天就求出来了。30.84 77.7 71.1(千克)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1.1千克生活垃圾。师:笑笑的问题解答了,下面我们来解答淘气的问题。分小组讨论解答: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独立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生:可以先算出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多少吨,再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数减去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就求出来了。3.550.7(吨)1.3-0.70.6(吨)生:也可以这样列式:1.3-3.

7、551.3-0.70.6(吨)答: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0.6吨生活垃圾。师:观察下面三个式子的计算,小组内讨论交流:小数混合运算怎样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生: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师:试一试,小组内讨论完成计算,比比哪个小组先做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生: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只有一级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再

8、算括号外面的。师:甲乙两人共同完成38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已知二人合作一天可以生产60个零件,现在两人先合作4天后,由乙接着做4天全部完成任务,乙每天生产零件多少个?小组内讨论完成计算,比比哪个小组先做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生:(380-604)4(380-240)4140 435(个)答:乙每天生产零件35个.2、小数除法中的余数出示课件师:这个余数“20”是多少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课件出示答案。生:是20吧?生:不对,

9、被除数才是7.7,余数怎么会就是20呢?比被除数都大了。师:余数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这个余数“20”是0.2。生: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上余数,我来验证一下:300.25+0.27。余数的小数点就是应该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出示课件师:余数是多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师:这个余数“18”表示多少?生:这个余数“18”表示0.18。师:这个余数“170”表示多少?生:这个余数“170”表示0.17。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吧!(三)、课堂练习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10、。师:课上大家的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拿出学案完成课堂练习。师:1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填空。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解答。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师: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

11、调查“生活垃圾”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余数的小数点: 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是打算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