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305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 第二课时_苏教版(2014秋).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数加、减法(二)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材第4951页的内容。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

2、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

3、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按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4、。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1.深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投影仪,课件。1.笔算。4.87+6.5=5.23+9.36=6.41-0.55=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教师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订正。4.87+6.511.375

5、.23+9.3614.596.41-0.555.862.复习。少先队采集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2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8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草药?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竖式怎样写?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3.25+4.85 8.10得数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8.10末尾的“0”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3.师生小结。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加法

6、与整数加法的异同。相同点: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不同点:整数加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法是小数点对齐。4.拓展。少先队采集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8.15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2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草药?引导学生把此题与上题比较,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草药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先列出横式:8.15-3.25=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8.15-3.25 4.90提问:小数减法与

7、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的数位对齐。1.被减数的百分位可以看作“0”的情况。(教师投影仪出示教材第49页的例2)(1)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明、小丽和小芳到文具商店购买学习用具的例1,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那家文具商店,如图显示的是四种学习用具的价格。(课件显示:商品价格)(2)提问。大家仔细看四种商品的价格,谁能告诉我: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3)讨论并计算。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引导他们说出应该用减法并列出横式:3.4-2.65=然后指名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算出答案,其他同学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8、,在巡视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检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百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最后集体统一在黑板上订正。板书:3.4-2.65=0.75(元) 3.40-2.65 0.75(4)思考小结。教师紧接着提问:被减数的百分位为什么可以看作“0”?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2.深入扩展。(教材第49页的“试一试”)(1)引入内容。教师:在刚才的例题中我们知道了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

9、计算。但实际问题中并不仅仅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还存在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2)实例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同时提问:还是刚才那个文具商店的四种商品,那么一支水彩笔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横式并用竖式算出答案。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检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是否对齐,尤其是被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最后集体统一在黑板上订正。板书:8-2.65=5.35(元)8.00-2.65 5.35(3)思考小结。教师紧接着提问:此题与例2有什么相

10、同和不同之处?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几?为什么?同理,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同时没有数时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这两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此题与例2的相同之处是被减数的百分位上都没有数,可以看作“0”来计算,不同之处在于此题中被减数的十分位上也没有数,且同样可以添“0”后计算,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意,在生活中也多留意观察。3.归纳总结。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在小数的减法中,当被减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上没有数时,均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小数点后面的数位

11、看作“0”来计算。1.练一练。3.05-2.85110-0.5215.64-3.92.用竖式计算。3.45-1.595.3-1.799.26-4.86.3-2.96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3元4角6分-1元5角=()元-()元=()元6千米5米-3千米800米=()千米-()千米=()千米4.比16.4少2.75的数是多少?5.甲数是3.68,比乙数多0.728,求乙数。课堂作业新设计1. 0.1999.4811.742.竖式略1.863.514.463.343.3元4角6分-1元5角=(3.46)元-(1.5)元=(1.96)元6千米5米-3千米800米=(6.005)千米-(3.8)千米=

12、(2.205)千米4. 16.4-2.75=13.655. 3.68-0.728=2.952教材习题教材第49页“练一练”(下)4.260.314.40.72竖式略教材第50页“练习八”1. 10.49.41.250.42. 11.022.134.86133. (1)0.55+1.55=2.1(千米)(2)1.55-0.55=1(千米)(3)1.55+0.55+2.15=4.25(千米)提问题略4. 4.3-2.142.168.36-7.40.9616-6.79.35. 282.650.6319.42.86验算略6. 6-1.65=4.35(米)7. 0.333.24.80.30.568. 3

13、.321.50.3210.19. (1)1.3-0.05=1.25(米)(2)1.3-1.15=0.15(米)10. (1)39.1-37.7=1.4()(2)39.1-38.3=0.8()(3)38.6-37.7=0.9()11. (1)38.5-22.8=15.7(元)15-10.5=4.5(元)(2)10.5+22.8=33.3(元)40-33.3=6.7(元)提问题略12. 3.96+0.98=4.94(公顷)3.96+4.94=8.9(公顷)思考题5.1-2.76+5.1=7.44小数加、减法(二)3.4-2.65=0.75(元)3.40-2.65 0.758-2.65=5.35(元

14、)8.00-2.655.35在小数的减法中,当被减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上没有数时,均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小数点后面的数位看作“0”来计算。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不仅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构建,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2.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的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

15、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这些在传统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知识,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只有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才是有生命活力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能计算不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后进行教学的,指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活动中发现,在练习中巩固。1.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是计算课的关键。因此这节课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为切入口,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购物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求,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2.把握教学起点,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构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练习部分,分层次进行练习,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挑战难度的,有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