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373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A卷_教科版(有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

2、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 基础训练营(38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

3、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课本、报刊杂

4、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hnhn)合,结(ji ji)成

5、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 (2)太阳的光晕(ynyn)看久了,会让人产生眩晕(ynyn)的感觉。2读拼音,写词语。(9分)yo yn chdn pi zichncho rnqi xngwip b bin zi lnto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混() 傍()棍() 滂()旷() 掠()扩() 惊()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7分)身()由() 无()无()鬼()()嚎 暴()骤()风 雨()() ()()澎 湃_5加标点符号。(4分)(1)这时,不由得让人想起 昭君出塞 那幅画(2)他们的身上 脸上落满了黑土 像刚由地下钻出来 发红的眼睛不断流出泪来 给鼻子两旁冲出两条

6、小泥沟6按要求写句子。(10分)(1)雨,敲打着玻璃窗。(扩句,至少扩两处)_(2)清晨,峡江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烟波。(改为拟人句)_(3)大雨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改为比喻句)_(4)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地闪烁着。(缩句)_(5)人们肆意地破坏环境,北京怎么能不变成任凭飞沙走石横行无忌的场所?(改为陈述句)_二、综合展示厅(14分)7把搜集到的写景古诗按季节进行分类。(12分)类别诗歌题目作者名句有关春天的诗有关夏天的诗有关秋天的诗有关冬天的诗8大风天和雷雨天都很常见。在这样的天气中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2分)_三、课本直通车(10分)9风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

7、。_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_地要把春天吹跑。课文描写的是北京春天横行无忌的风沙,表达了人们对北京风沙的_。10雷雨的作者是_。本文抓住典型事物(雷、闪电等)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来写,详细描写了雷雨_、_的自然景象。11巫峡又叫_。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_,文中描写了_、_、_、_、_等几种雾。12杜甫描写春雨的诗叫_。诗中的名句是_,_。苏轼描写六月雨的诗叫_。诗中描写雨点打在船上的一句是_。四、阅读检阅台(13分)风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

8、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ssh)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显得很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mm)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发黑。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一个鸟巢(cocho)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snsn)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忽

9、然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有删改)13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2分)14用“”画出短文中描写风中垂柳的一个句子。(2分)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短文抓住_、_、_、_、_、_等事物在风中的状态,写出了风势的猛烈。16仿照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个物体在风中的变化。(3分)_17读完短文,风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3分)_五、习作

10、百花园(25分)18风雨雷电各种现象都时有发生,但往往也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景色。请你按一定顺序写一处景色在不同自然现象时的不同变化。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1(1) hn ji(2)ynyn 2耀眼迟钝牌子春潮融洽腥味瀑布鞭子浪涛3示例: 混合 傍晚 旷课 掠过木棍 滂沱 扩大 惊喜4不己边际哭狼风雨无阻心潮示例:妈妈每天按时上班,风雨无阻。5(1)。(2)、,;,。6(1)豆大的雨,斜斜地敲打着玻璃窗。(2)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烟波。(3)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4)闪电闪烁着。(5)人们肆意地破坏环境,北京就变成任凭飞沙走石横

11、行无忌的场所。二、7示例:类别诗歌题目作者名句有关春天的诗咏柳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关夏天的诗小池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关秋天的诗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有关冬天的诗江雪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大风天气要注意室外电线等;尽量不在室外悬挂衣物;不要乘船出海。雷雨天要少出门;不要躲在电线杆、树下;不在雷雨天打电话。三、9老舍北京的春风狂暴深恶痛绝10峻青到来之前到来之时11雾峡俊秀迷人山帽子雾半山雾轻纱雾江雾跑马雾12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白雨跳珠乱入船四、13.smchosn 14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显得很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15树林子垂柳鸟巢废纸猫瓦16示例:一个塑料袋,一会儿沿着马路飞跑,一会儿又像风筝一样飘在空中。17示例:风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猛烈。五、18.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