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410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结合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都各不相同。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一刀切”,就不能使得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中则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和有目标的分类指导。以下就是我结

2、合学生性格特点及实际学情得出的几点体会。一对症下药将坏事变好事。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仔细分析他们的个性,发现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学是在学生的共同点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应集中抓好以下三个问题:1、从好动向好学转变。初中生精力充沛,他们有很多精力去做很多事情,而学习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在上课时,他们对于新知识会认为“只要看懂就算了”,认为很简单,眼高手低,而在出现问题想要重新学习的时候自己又解决不了,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多想

3、、多讲、多做,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兴趣,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实施了分层教学之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气,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当遇到比较容易的问题时,优待程度稍差的学生,突出一个“激”字;当遇到比较适中的问题的时候,机会多给程度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做题“比快、比准”,突出一个“推”字;当遇到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让程度好的学生,让他们比方法、比创意,多给予鼓励,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在课后调动20%以上的学生

4、复习、钻研、预习,真正的做到将学生从“好动”转变到好学。2、给“个性强”的学生反思。初中学生有50%以上认为自己个性强,其实内涵大不相同。这些学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的个性是坚强、乐观、自信,他们在学习上有好胜心,即便在学习过程中成绩有波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还有10%左右的学生的个性则是倔强,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在学习上他们却缺乏毅力;还有25%左右的学生的个性是任性,明知道不对,还偏要去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兴趣会常常因为情绪波动而受到影响。后两种学生基本上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解题时自我感觉太好,不易发现自己的失误。测验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找出不应该发

5、生的错误,他们在感到吃惊之余,就会反思自己的个性缺陷。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的让“个性”学生板演,使其出错,让其自我反思个性缺点,使他们向学习个性好的方向发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更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这是课堂的最高追求。3、从粗心向虚心、细心发展。在考卷分析、作业订正时,除了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给予鼓励外,应着重指出三种令人惋惜的失误。(1)误解题意。例如把因式分解3x(x-2)-(2-x)当计算题去做;(2)计算马虎。凭心算直接写结果,

6、步骤不完整,易出错。例如a2-(a-2b)2=a2-a2-4ab+4b2;(3)知识缺漏。例如线段AB=5cm,点C在直线AB上,且BC=3cm,则AB等于多少cm,往往遗漏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的情况。通过对上述种种问题的分析,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对症下药,把坏事变好事,这也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二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所有学生积极互动的参与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个单元,它反映的都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因此,必须在创设情境、激发情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达到这一目的,教

7、学中我常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成立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让学习热情高、乐于助人、有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任小组长,建立民主、互助、合作、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群体,让组与组之间参与竞争,互批作业,激发学习欲望。2、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教学过程,选取最佳认知“切入点”。(1)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切入点;(2)以学生学过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切入点;(3)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水平为切入点;(4)以教材的重、难点为研究重点,根据学生急于解决困难的实际心理,用情感交流,以讨论式或者民主式为切入点。3、按师生主导和主体情感地位,设计教学过程模式,使学

8、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交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致涉及到心理指导、知识探究、知识巩固、发展创新、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

9、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以上五个过程

10、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的,但也有区别,不能替代。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服务者。因此,教师应该将全身心的情感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当医生、导航员、服务员。实践证明,施教的全部核心问题就是: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仅仅是自己怎么教,而是首先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据之本。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认知过程中使人会渔。“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

11、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