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440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前冲刺阶段如何“磨”出好成绩距离中考一个月,初三的同学们进入了考前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这个时间点,有迷茫也有困惑,这段时间的复习,应该把重心放在哪儿?还能再进步一点吗?昨天,杭州高级中学的报告厅被学生和家长挤满,作为今年杭高招生大型咨询活动的一项内容,杭高的五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分别就语文、科学、数学、英语四门课,给即将中考的孩子们开了一场复习指导讲座。有一些同学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老师给的建议。【语文】许老师建议:抓两头,一是抓基础,客观分要巩固,二是抓作文,这是一大突破点。基础知识,要学会化整为零、厚积薄发。比如复习字音、字形,一次性复习效果并不好,隔天就会忘了大半,积少成多是比较好的方式。

2、复习到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开始纠错整理,缩小包围圈。作文要擅于借鉴和模仿,并适应中考作文的命题风格。每天读一篇文章,许老师推荐中高考的优秀作文,和一些散文、美文,比如龙应台的目送,从思想、语言、技巧、素材等方面每天进行积累。【科学】陈明华老师解释说,现在最要紧的是整理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准备好了吗”。“考什么?”就是要整理考纲、各知识点。“怎么考?”要看近三年的中考真题,琢磨命题思路,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看模拟卷,看辅导老师对中考的理解;另外,还要看看自己常犯的错误、偶尔犯的错误,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准备好了吗?”是指对概念的理解够不够。拿浮力来说,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

3、,只是浮力的表象,要把浮力的理解上升到本质是压力差的层次上,才能说明对概念的理解层次够格了。【数学】最后一个多月,要整理基础知识,调整做题节奏。整理基础就是认真看考纲,遇到难记的知识点,用卡片记下来。学会调整做题节奏,训练考试意境。在复习中期,疯狂做题是可行的,但在复习后期,要适当减量,练习考试的感觉和情景,把平时中考化,中考才能平时化。还要学会拓展思维空间,学会如何入手和突破、学会思维迁移。做题在于精,“磨”透后能举一反三。【英语】吕老师说,现在最主要的是抓三条主线听力、完型和阅读、写作。每天坚持听至少一组听力、完成一篇完型填空和三篇阅读理解。另外,每周写两到三篇作文。吕老师说,完形填空和阅

4、读理解要保持状态和语感。而作文,很有提高的余地,要学会“磨”。先打好草稿,再慢慢“打磨”,“磨”词、“磨”句子、“磨”段落,“磨”开头和结尾,用尽可能好的角度换一遍。吕老师说,都说好句子成就好作文,一篇作文七八十个单词,用五个句子比较合适,三个左右长句,两个短句,长短结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

5、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吕老师说,很多学生作文只能拿9分,而用了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就能拿十三四分,“磨”很重要。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

6、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