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00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_沪教版(2015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列方程解决问题(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

2、、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

3、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

4、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

5、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三、教学用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2 28 7(x3) 2 282(x 17 )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3.复

6、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

7、厘米。 2( 8 x ) 28 , 8 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

8、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巩固练习1.只列方程不求解:(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练一练:列方程解决问题(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3.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四、课堂总结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2.布置作业:练习册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