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1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

2、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内容“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

3、“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六年制人教版第十册20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

4、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具学具正方体模型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基础训练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

5、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 )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 )顶点。(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计划的板书,为长、正方体的比较做准备。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单位:厘米)(二)导入新课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教师板书:正方体的认识。(三)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这

6、个课题你想知道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22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2)拿出你准备的正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回答下面的问题 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3)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

7、同点,有哪些不同点?(4)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试着用图表示出来。二、解疑合探(20分钟)1、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2、多媒体演示验证。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5分钟)(一)学生

8、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哪些面的面积相等?4、判断:(1)相邻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长方体。( )(2)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长方体。(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后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