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21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1、学生参与不积极。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所谓容量大,是说一节课教学内容要充实,要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每一分钟都有事情做。节奏快,是说课堂教学结构要紧凑,要让学生能始终保持兴奋点。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是多用一对一两人小组学习形式,少用或不用多人小组合作。一对一两人小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互助学习方法,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四人或六人小组在学习讨论中,总有部分学生借机会说话或干别的事,除非是两个都解决不了的交到四人小组讨论。否则一般不用,即使用也要有规定,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课前每小组必须先确定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一般是轮

2、流担任,一节课一换。第二步: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等发言结束后再补充或质疑。第三步: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每个学生都要做好记录,并把它整理在随堂笔记上。2、竞争机制不健全。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时,教师故意将任务进行不均衡分配,相互开展竞争,要求当堂完成,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好,就先展示。分工以后,各小组学生积极准备,热情很高;有时,教师让各组的同一个号进行抢答,学生激情也很高;有时,鼓励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哪个小组补充的好就额外加分。3、交流合作不深入。 首先教师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探究时多加几个问号:我为什么在这

3、个地方提出疑问?我提出这样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从哪几个方面探究这一问题的?我探究的方法是什么?我探究的成果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如何深入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分四个阶段进行: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独立思考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自学,行

4、间巡视、深入学情,帮助学困生等。待学生心有所得或久思而无获心存疑虑之时,再引导学生开展组内交流。组内合作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是精心设计论题,选择适宜的讨论方式,并走下讲台,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做好调控。组际交流阶段: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组织提醒其他小组仔细?听,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汇报小组的结论,不应对汇报者进行启发诱导,待小组阐述完本组观点后,教师激发其他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可以补充、完善,可以指出对方结论中的症结集体认同阶段:教师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对正确的结论或方法应结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对不完整、不准确、不完善之处,予以补充、改进、完善;对于产生分歧或无法解决的予以精讲、点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