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74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比高矮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2、能力目标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

3、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步骤、初步体验高矮。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怎样排同学们队伍引出课题“比高矮”请一小组

4、的学生上台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评价排列的队伍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排,应该怎样调整。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高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步骤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先请两个高矮比较悬殊的小朋友出来比高矮,让矮的回位置,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跟他比,这样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第三步骤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感悟、明确比高矮。在这一环节,我叫两位差不多高上台比高矮,就这样站着比,不容易比较出高矮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方法比较高矮,再出现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的方法。教师小结,小组内互比身高,再出现比长短,引导学生说比长短应注

5、意什么 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比高比矮的体会。2、在这一环节,我用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也用这种方法比高矮的,但是淘气同学这样做,你觉得对吗?师:哦,原来背对背比较高矮时,同学们不能把脚跟踮起来,除此还要注意什么呢?小结:正确方法,背对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样高。3、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小组内互比身高(1)师讲清要求再比 (2)反馈4、进行反馈练习(1)出示课件主题图学生自行观察主题图师:图中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老奶奶和小朋友比高矮你能用( )比( )高 ( )比( )矮句式表述,你还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6、。(2)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们可以比一比,谁高谁矮;也用( )比( )高 ( )比( )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组听。(3)师:同学们掌握了比高矮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生在说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第四步骤拓展时空,感受比高矮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目的是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第五步骤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1、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8页第一题 练一练2、出示课件最高的画 ,最矮的画3、 出示课件课本第1

7、7页第2题 做一做4、 组织讨论课本第19页“三只小兔比高矮”。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学生讨论交流那该怎样比,引导学生想出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馈。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

8、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六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我先让学生说这些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咱们学到什么呢?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