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99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二、教学内容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结

2、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

3、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

4、板书:长方形)(2) 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3) 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2、用体描形(1) 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2)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3) 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

5、!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3、分析与辨认(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2)找一找(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1、 围一围(1) 小组

6、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2、 画一画(1) 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2) 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3) 全班交流,展示作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四、总结评价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

7、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1、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2、 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

8、生的创新意识。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

9、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

10、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

11、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