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46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口算来计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引领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过程,概括出口算方法。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问题,提高学生用口算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口算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你肯定到游乐园玩过吧,都玩了什么项目?高兴吗?生:师:今天孙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出示主题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生: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师:刚才老师了解到现在游乐园里各个戏项目的人数情况是这样的。(情境图中出示各项目的人数),谁来介绍一下吧。生:师:你能根据各个游

2、戏的价格和游戏的人数,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生:师:请你用算式来算算你喜欢的项目?想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有问题可以同桌商量一下?生:板演各种算法交流:(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2个算式)(2)你是怎么计算的?怎么想的?(重点交流前2个算式)师:你能快速地算出它们的结果吗?你是怎么算的?你能说清这样算的道理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

3、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三、巩固提高,拓展应用1.口算练习十五第1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

4、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3.参透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