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49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学习例题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班级汇

2、报: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试一试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1、想想做做1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2、想想做做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3、想想做做3学

3、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4、想想做做4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5、想想做做5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4、“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6、想想做做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独立完成,集体评讲。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