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5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

2、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二分之一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

3、1/2的呢?2、教学试一试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斜折 这样呢?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

4、中的一份就是1/2。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都表示1/4。)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师

5、: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3、 出示练习4、写分数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分

6、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2、(想想做做第1、2、3题)3、拓展100页的4、5题出示黑板报。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

7、”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