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57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8687页的内容。(备注:此内容是12月份左右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时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课中以教学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由只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可以同时观察到两个面或三个面,教材以学生每天生活的教室为背景,选择图书角为观察对象,这样认识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显得亲切自然。2、以生活为素材,辅助性地开展教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生活本就是一个数学的课

2、堂。在教学过程中,又选择洗衣机、电冰箱、饮水机、文具盒等学生常见的物品和正方体、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

3、感和态度。教学重点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谈话:前一阶段大家在数学上都学得不错,老师曾答应过大家送个礼物给你们的,今天老师把礼物带来了(电脑出示长方体礼品包装的正面图),请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礼物。在学生猜礼物的同时,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同时把学生所猜的礼物名称板书部分于黑板上。通过电脑操作,把礼品由正面面对大家变为侧面面对大家,请学生继续猜。这时可引导学生在猜的时候是根据刚才看到的正面和现在看到的侧面猜出这个礼物的。这时教师可通过电脑操作打开礼品(也可拿出实物)展示给学生看。提问:你们觉得这

4、样猜东西有趣吗?这样猜东西可是有诀窍的哟,你们想不想学呢?(学生响亮的回答:想。)【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设计由教师带来的神秘礼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它的正面、侧面,由此进入了新知的学习。这样的导入在自然中进行,既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欲望,更能很好的进行组织教学。】二、引导交流、探索感知。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出示教室里的图书柜)说明:正面就是面对我们的那个面;侧面就是正面两侧的两个面;上面就是在上方的那个面。(1)谁能指一指你所看到的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请几个学生指一指。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再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其他物体的正面、侧

5、面和上面。(2)出示一个长方形的纸盒,放在讲台上,请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并说出正面、侧面和上面。当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之后,会出现两个正面,这时产生矛盾,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是为什么,教师这时可以加入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情况,教师进行总结:有些物体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比如冰箱、彩电、空调、图书柜等,大家都能很快说出正面,但碰到一些不明显的物体,如纸盒等,我们就用正对着你的那个面就是正面。(3)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物体,指名几个学生指一指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时可偏向于班级的弱势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2、认识从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3个面。(1)师:请家注意看教师手中的物体,你看到了

6、它的几个面?请你们大胆的来猜一猜,从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几个面?同桌可相互讨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是从一个角度,不可变换角度。全班汇报猜想的结果,允许学生间的不同意见进行辩驳。最后教师通过明确条件的方法,让所有学生知道,从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的3个面。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只能看到2个面甚至1个面的。(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练习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习自主练习,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所做的结果,然后汇报结果。3、游戏:托物旋转要求:(1)请一个同学手托一个长方体,由下往上慢慢升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面的情况。(2)

7、再旋转起来,让学生观察在转动的过程中,看到面的情况,并汇报。学生练习,并汇报情况,教师及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由学生熟悉的教室的图书柜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但在此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的面所观察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不一样的矛盾情景,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进行的是从一个角度观看物体的面,以及多个角度观察,比较面不同的情况,最后通过一个游戏,进一步深化这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习数学,从而夹生了印象。】三、自主练习,深化巩固。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洗衣机和冰箱的下面写出分别表示哪一面。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8、样判断的?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判断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说出学生对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判断3、游戏:按要求进行拍照。教师宣布游戏的规则,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摆姿势。(1)教师要拍学生的正面,学生应该怎么摆。(2)教师要拍学生的侧面,学生应该怎么摆。(3)教师要拍学生的头顶,学生应该怎么摆。游戏结束教师总结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这是一个正方体,学生很容易看出它的正面是一个正方形,但侧面和上面从图上分解开来看,很像平行四边形,所以应该多观察实物,形成物体在大脑中的空间形象,形成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两个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

9、长方体的实物,通过角度的转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影像,然后根据这个影像让学生来判断这个长方体的正面图、侧面图和上面图。然后把两个正方体换个角度进行重新拼组,让学生在不从各个角度观察的情况下进行判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时,以课本练习为主,穿插了一些游戏性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本环节中着重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导向,合理练习,巩固深化知识。】四、全课小结,延伸课外。(1)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10、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课后延伸:下课后,去观察一下校园内或家中的物体,看看在一个角度最多看到几个面?并指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

11、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书本知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

12、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