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60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335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比较轻的物体时,又要用什么作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提问:关于克,你已了解些什么 你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二,实践新知认识克活动一:初步了解克谈话

2、: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那些与克有关的信息 (学生观察并汇报)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等等.活动二:感知1克有多重掂一掂:一枚2分一硬币大约重1克.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重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有1克重.(学生举例)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轻的.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认识天平(出示一枚回形针)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掂一掂,称一称)追问: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 为什么 (学生议论)(出

3、示天平)介绍:天平是一种教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是:第一步,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左边的托盘里放10克黄豆,先让学生猜猜这些黄豆重多少克第二步,把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托盘上先放不到10g的砝码,再放10g砝码.第三步,当托盘里的物品和砝码同样重时,天平的指针正好停在刻度的中央,这是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克(出示砝码)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看看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呢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枚2分硬币,一根羽毛,一根塑料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东西,你有什么发现

4、(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塑料直尺比1克重.)3,感受几克的质量谈话:(抓前面称过的10克黄豆)同学们猜一猜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 想不想自己称出10克重的黄豆(学生分组活动)(1)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把10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讨论:通过称这几样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0克重的黄豆有几十粒,一块糖约重10克,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个哈密瓜约重2000克,这些都说明1克的质量很轻.体会克与千克的关系(1) 分别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和1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

5、同(2)说说:称物品的重量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4)验证:先推算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后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千克等于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平时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拓展1,想想做做第一题.(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说他们各重多少克2,想想做做第二题.用手掂一掂一根牛皮筋,一包手帕纸,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3,

6、想想做做第3题.(填在课本上)4,想想做做第4题.(1)观察图,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3)先估计自己带的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5,填空:(补充练习)(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四,总结延伸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

7、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 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

8、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