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00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课前思考: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对其作出适当的定量评价;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单元评价反思:一、本次练习的总体情况三(1)优秀52人次,良好2人次,缺考一人。三(2)优秀52人次, 良好1人次。二、本次练习的主要成绩与不足成绩: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读、写简单的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或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2、的大小。3、会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足:1、学生读题不够细心,涂色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不看清楚题目要求。2、比较分数大小时,有小部分学生脱离了图就不会比较。3、解决问题时, 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得不够理想,如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和这个西瓜吃完了没有?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解释的语言不够规范。三、原因与改进措施1、这个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因此,知识学得不错,能用分数表示,能比较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用分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不能仔细看题目要求,或把题目看错等现象很明显。一小部分学

3、生由于上课不够认真,不重视知识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3、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后可能加强此方面的练习。4、思考题完成不够理想,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后再看这三个灰色三角形各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些学生凭自己感觉填写分数。四、试卷分析1、小红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2次。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份;要给这张纸的3/4涂上颜色,应该涂( )份。有个别学生没看清题目,认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1/4)份,可能看成了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2、解决问题:第1题的第(3)小题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和第2题的第(3)小题这个西瓜吃完了没有?你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解释的语言不够规范。单元评价反思:一、评价总体情况:三(5)班:优秀48人,良好5人次。三(6)班:优秀53人。二、本次练习的主要成绩与不足成绩: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读、写简单的分数。2、学会比较分母相同时两个分数的大小,分子相同时两个分数的大小,以及分数值都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3、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4、学生能独立阅读题目,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足:1、学生读题不够细心,涂色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不看清楚题目要求,有的甚至忘记涂。2、比较分数大小时,

5、有小部分学生脱离了图就不会比较。3、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不够。解决问题时, 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得不够理想,如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和这个西瓜吃完了没有?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解释的语言不够规范。三、原因与改进措施1、这个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因此,知识学得不错,能用分数表示,能比较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用分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部分学生不仔细看题目要求,或把题目看错等现象很明显。一小部分学生由于上课不够认真,不重视知识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3、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后可能加强此方面的练习。4、思考题

6、完成不够理想,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后再看这三个灰色三角形各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四、试卷分析1、小红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2次。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 )份;要给这张纸的3/4涂上颜色,应该涂( )份。有个别学生没看清题目,认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1/4)份,可能看成了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2、解决问题:第1题的第(3)小题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和第2题的第(3)小题这个西瓜吃完了没有?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解释的语言不够规范。单元评价反思:一、总体情况:三(3)优秀47,良5人次三(4)优秀49,良5人次二、成绩与不足:成绩:1、学生能

7、正确地读、写分数;能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只管手段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2、学生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学过的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着眼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合理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不足:1、学生审题不清,个别同学没能很好的理解问题所要求做的,在做题的时候比较迷茫,甚至有同学由于不能理解问题而留空在上面。2、学生做题马虎,经常丢三落四。主要是是在比较大小和填数当中出现的比较多,有同学涂了颜色,忘了写分数;写了分数忘了去比较分数的大小。3、学生对一些思考题心中存在着一种想法,认为思考题肯定难的,自己做不出来是应该的,在

8、做题之前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心中根本不想去努力想想、试试。所以有好多同学都空在上面。三、原因及改进措施:1、平时还未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做题略显浮躁。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力度。2、没有养成做完后仔细检查的习惯,部分同学甚至不知道怎么检查,从何入手。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传授学生检查方法。需要通过几个步骤去检查,第一遍可以去查漏,第二遍可以去检查单位、答句,第三遍可以去把每个计算都仔细的细算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

9、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学生在解决稍有难度的应用题时,看到数据就用没有仔细考虑清楚,分析问题所要的条件,要多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解决类似题目的思考方向。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

10、”“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解开他们心中对思考题的惧怕,以后多让他们练练简单的思考题,使他们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四、试卷分析:从总体来看,这张试卷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本单元的知识点不多,学生接受起本单元的知识来也显的游刃有余。只有少部分同学在判断分数大小时对于判断的方法不大理解。对于这张试卷上的最后一题思考题,每个班级大致有一半的学生能做出来,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所延伸出来的难题,通过努力也能解决,同时也反映出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延伸是有余地的。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